金碧湖山作队看,沙鸥却占子陵滩。
武林旧事依稀记,待诏街头卖牡丹。
诗句: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译文: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富春山和严陵滩,都是富春江畔的美景。这里的山如海般浩瀚,水波荡漾,仿佛一片翠色的海洋。诗人坐在船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金碧湖山作队看,沙鸥却占子陵滩。
武林旧事依稀记,待诏街头卖牡丹。
诗句: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
译文:浓似春云淡似烟,参差绿到大江边。斜阳流水推篷坐,翠色随人欲上船。
注释:富春山和严陵滩,都是富春江畔的美景。这里的山如海般浩瀚,水波荡漾,仿佛一片翠色的海洋。诗人坐在船上,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魅力,仿佛置身于一幅美丽的山水画中。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及分析概括的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整体理解把握诗歌内容和主旨;然后逐句梳理,逐一分析诗句的含义,并结合注释、手法等赏析其表达效果;最后指出诗歌的亮点,注意不要遗漏。题干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这实际上就是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和翻译。解答此题需要抓住关键词“斑斓五色遍身花”中的“斑斓”,这是比喻的手法
红笠乌衫担侧挑,苹婆杏子绿蒲桃。 谁知只重中原味,榛栗楂梨价最高。 诗句释义与赏析 第1句: - 红笠乌衫:描述穿着,强调了服饰的颜色和风格;"红笠"可能是指头戴红色的帽子,象征着某种身份或职业特征;"乌衫"指的是黑色或深色调的上衣,这种搭配在当时可能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 - 担侧挑:动作描写,描绘了一种劳作的场景,表达了诗人亲自承担起生活重担的形象,体现了诗人的勤劳与坚韧。 -
【注释】 富春:在今浙江西部。严陵:指严陵江,在今浙江桐庐西南。山水甚佳:指严陵江两岸景色秀丽、风景优美。 其一:第一首。迎:迎接。才出杭州眼便明: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两岸的山峦就映入眼帘了。 两岸:指富春江两岸,蒙蒙:形容水色迷蒙不清。空翠合:形容江上雾气迷蒙,与青山相接。琉璃镜里一帆行:像一面明镜一样清澈见底的江面上游了一叶扁舟。 译文 沿山有无数好山迎接,才从杭州出发,一眼望去
乌鲁木齐之珍品 凯渡河鱼八尺长,分明风味似鲟鳇。 西秦只解红羊鲊,特乞仓公制脍方。 注释:凯渡河鱼,体型巨大,八尺长,其鲜美的口感和独特的风味,仿佛是鲟鳇鱼。在西秦之地,人们只会制作红羊鲊,这是一道非常著名的美食,而仓公则是一位擅长烹饪的大师,他制作的脍,味道绝佳。 赏析:这首诗是清朝纪昀的作品《乌鲁木齐杂诗》中的第三篇,诗人以饱满的感情赞美了乌鲁木齐的特色物产——凯渡河鱼
注释:乌鲁木齐的特产,其二是“夜深宝气满山头,玛纳斯南半紫镠。 两载惊心驰羽檄,春冰消后似防秋。”意思是:夜晚时分,山上的宝气弥漫如云,玛纳斯县南半部的紫红色土地熠熠生辉。两年来,我日夜忧虑、心神不宁,奔走于文书之中。春天冰雪消融后,仿佛进入了秋季,草木凋零。 赏析:此诗描写了作者在新疆工作期间的生活状态和感受。首句描绘了新疆夜晚的美景,山头上弥漫着宝气,玛纳斯县南半部的土地熠熠生辉
注释:东陵子母瓜是一种在新疆种植的瓜果,伊州是新疆的一个地名,顾渚茶产于浙江湖州。 赏析:这首诗赞美了新疆的特产,表达了作者对新疆特产的喜爱之情。首句“种出东陵子母瓜”表明新疆的特产就是这种瓜类。次句“伊州佳种莫相夸”,意在表达新疆的瓜果不逊于其他地方的优良品种。第三句“凉争冰雪甜争蜜,消得温暾顾渚茶”,描绘了新疆瓜果的特点,它们与北方的冷饮、南方的温饮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诗句释义: 乌鲁木齐杂诗之物产 其七 收麦初完收谷忙,三春却不入官仓。 可怜粒粒珍珠滑,人道多输饼饵香。 译文: 乌鲁木齐地区种植的农作物种类丰富多样,其中以小麦和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春天刚过,农民们忙于收获小麦,而到了秋天,又忙着收割玉米。然而,这些丰收的粮食却往往因为种种原因而无法进入官府的粮仓。这其中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由于运输不便,或者是官府的贪腐等。尽管如此,我们仍应该珍惜这些粮食
【注释】 凿破云根石窦开:形容煤窑的洞口。凿开云层的根部,石窦自然开启。 朝朝煤户到城来:每天有煤矿工人上山。 北山更比西山好:北方的煤矿质量要比西部的好。 须辨寒炉一夜灰:要分辨出那一夜烧出的煤炭是白灰还是黑灰。 【赏析】 这首诗写乌鲁木齐的煤矿,表现了诗人对新疆人民艰苦劳动、生活状况的深切同情,也流露出诗人的自豪感。诗中运用“煤户”、“朝朝”、“须辨”等词语,形象地写出了矿工们辛勤劳作的场景
云母窗棂片片明,往来人在镜中行。 七盘峻坂顽如铁,山骨何缘似水精? 注释:乌鲁木齐的云母窗棂一片片明亮,人们往来行走就像在镜子中一样。七盘峻岭像铁一样坚固,山的骨骼又怎么能像水一样清澈透明呢?赏析:这首诗描绘了乌鲁木齐地区自然景观的美丽和神奇。诗中的“云母窗棂”形象地比喻了乌鲁木齐的自然美景,云母材质的窗棂晶莹剔透,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
注释: - 澄彻戎盐出水涯:形容新疆产的盐质地纯净,晶莹剔透,如同从水中捞出来一样。 - 分明青玉净无瑕:形容新疆产的青玉质地纯净,没有瑕疵。 - 犹嫌不及交河产:意思是说虽然已经很好了,但还觉得比不上其他地方产的。 - 一色轻红似杏花:形容新疆产的石榴皮色泽艳丽,像杏花一样鲜艳。 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新疆特产的诗歌,通过对新疆特产的描绘,展现了新疆的自然风光和人文风貌
【注释】 富春:今浙江富阳。严陵:今安徽桐城西南严子陵钓台,即汉末严光曾垂钓之地。米老:指北宋著名画家米芾(fú)(1001-1071),字元章。倪迂:指北宋书法家、画家倪瓒(shǔn)(1301-1374)。烟水萧疏:形容山水景色清淡幽雅,像一幅画图。若非米老定倪迂:如果不是米老(米芾)和倪迂(倪瓒),那严陵的山水之美就难以被人们发现。若非:如果不是。定:肯定。倪迂:指倪瓒。 何须更说江山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富春至严陵山水甚佳》。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解读和注释: 第一句:浓似春云淡似烟 - 关键词:浓、春云、淡、烟 - 注释:这里描绘出一幅美丽的山水画面,浓密的色彩如春日的云端,而远处则显得轻薄如烟雾般朦胧。 - 赏析:这一形象生动地表达了山峦的层次感与色彩的变化,春天的景色通过云雾被巧妙地展现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 第二句:参差绿到大江边 - 关键词:参差、绿 -
【注释】富春:指富春江,在今浙江新昌县。严陵:指严子陵钓台,位于富春江上游的严陵山。 【赏析】这首诗是写富春江两岸风光的。 首句“沿山无数好山迎”,描写富春江两岸的景色。 第二句“才出杭州眼便明”,写从富阳、桐庐一带进入严陵山区后,眼前豁然开朗,一片青翠。这两句写景,用了一个“迎”字,一个“便”字,都表现出诗人对祖国江山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第三句“两岸蒙蒙空翠合”,写富春江两岸的景物。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平定回部胜利的凯歌。下面是逐句释义: 1. 喧喧箫鼓凯歌音,半卷红旗入凤林。 - 喧喧:形容声音响亮,这里指军乐声。 - 箫鼓:古代乐器,常用以奏乐。 - 凯歌音:表示庆祝胜利的歌曲。 - 半卷:稍微卷起,这里指把旗帜半卷起来。 - 红旗:通常指的是战争胜利时飘扬的军旗。 - 凤林:传说中的凤栖息之地,这里借指凯旋的军队。 2. 曾是轩辕亲教战,霜天晓角尚龙吟。 - 轩辕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内容要点和语言特色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将诗歌内容大致梳理,然后结合题目中给出的注释、提示,理解每句诗的意思。最后还要了解诗歌的题材内容、艺术手法、思想情感等相关知识。 译文:妖星坠落在地面上,像雷一样轰鸣,大风刮起,把阴云卷开万里无云。明月挂在天上,皎洁明净如水银。捷报飞驰,一日夜就传到轮台。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平定回部后所写的一首诗
【注释】 平定回部凯歌:指平定回纥叛乱的战争。回纥,古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个部族。 六军:指朝廷的军队。唐制,天子亲征,所率军队称六师;后因以“六军”泛指天子的军队。 《凉州》:曲名。 摛王:《凉州词》中“西出都门百余里,六军繁盛不可当”中的“西出”“六师”。 金闺:内宫的门户。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平定回部叛乱胜利后所作的凯旋颂歌。诗中描绘了战争的胜利和胜利后的喜悦场面。全诗四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