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壮岁谢簪缨,归卧沧浪白发生。
自谓羲皇陶靖节,许身稷契杜文贞。
渚宫花老啼莺尽,梦泽云荒断雁征。
愧我周南久留滞,巴山夜雨梦春明。

荆南讲院晤王子寿先生

王子寿,字子寿,是王维的好友,与王维有深厚的交往。他们曾一同游历江南,共赏美景,结下深厚友谊。此次在荆南讲院会晤,无疑是一次难得的相聚。

先生壮岁谢簪缨,归卧沧浪白发生。

王子寿年轻时曾担任过官职,但在壮年时选择辞官归隐,回到故乡沧浪山,过着淡泊名利的生活。这里的“簪缨”,指的是古代官员所戴的冠饰,象征着身份地位;而“沧浪”则指沧浪山,是王子寿的故乡。他选择归隐,意味着追求一种清静、简朴的生活方式。

自谓羲皇陶靖节,许身稷契杜文贞。

王子寿自称为“羲皇陶靖节”,意指他追求像陶渊明那样的田园生活,远离世俗纷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同时,他也自比于稷和契两位古代贤人,表达了自己对政治事业的执着追求,愿意为国家贡献自己的力量。然而,他并没有完全放弃对功名的追求,而是选择了一种更加平和、谦逊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价值。

渚宫花老啼莺尽,梦泽云荒断雁征。

这句诗描绘了荆南讲院周边的自然景色。渚宫(水边的小楼)周围,花儿已经凋零,只有几只黄莺在枝头鸣叫,显得有些寂寥。梦泽(湖泊)上空弥漫着一片云海,云层破碎,仿佛被大雁划破,给人一种荒凉的感觉。这些景物共同构成了一幅充满离愁别绪的画面,让人不禁想起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感慨。

愧我周南久留滞,巴山夜雨梦春明。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在荆南讲院长时间停留的愧疚之情。他觉得自己在这里滞留太久,辜负了美好的时光,就像那巴山的夜晚一样,细雨绵绵,无法入睡。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他仍然保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期待着春天的到来,希望一切能够重新开始。

赏析:
这首诗以王子寿先生为主题,通过描绘其壮年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和内心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对人生的独特见解和深刻感悟。诗中运用了许多意象和典故,如“羲皇”、“陶靖节”、“稷契”、“杜文贞”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也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闲适心态和对美好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