蒿目时艰百不宜,襄阳休醉习家池。
琴高鱼长输租重,支遁鹤多困米饥。
裨海有关难泛宅,商山无路可寻芝。
闭门聊作羲皇侣,长与陶潜伴菊篱。
【注释】
蒿目:指眼观四方,看到国家危难。襄阳:指襄阳郡,今湖北襄樊市。习家池:在襄阳城西。琴高:传说中的渔翁,相传曾为汉成帝时隐士,后得神鱼,遂以钓得神鱼献帝而闻名。支遁:东晋名僧。商山四皓:指秦末刘邦时四位贤人隐居不仕的故事。羲皇:指伏羲氏、黄帝等上古时期的帝王,此处泛指隐者。长与陶潜伴菊篱:意谓我与陶渊明一样,过着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诗作于宋孝宗淳熙七年(公元1180年)。诗人因被贬谪到夔州(今四川奉节)而写下了这两首诗。前一首是作者自叙其政治上失意的心境,后一首则是写自己虽身处逆境仍保持恬淡的情怀。两首作品都表现了作者的旷达胸襟和不随俗流的高尚品质。
第一首诗,开头两句“蒿目时艰百不宜,襄阳休醉习家池”,直抒胸臆,表达对国家的忧虑。“蒿目”即“瞻望”,“时艰”指时局艰难,“不宜”即“不适宜”,“休醉”意为不要醉酒,“习家池”是指襄阳城内的习家池。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因目睹国家的动乱而感到忧心忡忡,不愿沉湎于声色犬马之中,借以抒发自己的感慨之情。
第二首诗,开头两句“琴高鱼长输租重,支遁鹤多困米饥”,“琴高”指的是东汉时的张良,“支遁”指的是东晋的名僧支道林,“鱼长输租”指的是古代农民交纳赋税,“鹤多困米饥”指的是鹤因为粮食短缺而难以为生。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关怀。
第三首诗,开头两句“裨海有关难泛宅,商山无路可寻芝”,意思是说大海有阻碍难以航行,商山没有道路可以寻找灵芝。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居生活的向往。
第四首诗,结尾两句“闭门聊作羲皇侣,长与陶潜伴菊篱”意思是说闭门闲居,如同与古代圣贤结伴,长期与陶渊明相伴。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清高品格的自信和自豪。
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既表现出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愤慨之情,又流露出一种超尘脱俗的闲适情趣和对自然山水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