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旗夜竖石头城,蹈海孤臣耻帝秦。
国恨家仇忘不得,髫年十五便从军。
【题解】此诗作于唐末。夏,即夏元彝,字公谨。公元921年(后梁乾化二年),黄巢攻陷长安,唐僖宗出逃至四川,夏元彝随驾南奔,途中为盗贼所杀。
降旗夜竖石头城,蹈海孤臣耻帝秦。
国恨家仇忘不得,髫年十五便从军。
注释:降旗:指唐朝灭亡的旗帜。石头城:今南京西南的古称。蹈海:指跳海自杀。孤臣:指像夏元彝一样的忠臣。耻帝秦:以失败告终,有愧于建立帝位的秦朝。“耻”是痛悔的意思。髫年:儿童时期。从军:参军,当兵。赏析:这首诗是一首悼亡诗,诗人在临刑前写下了这首诗来抒发自己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敌人的痛恨之情。首句写夏元彝被贼兵杀害时的情景:当夜幕降临,叛军竖起了降旗,石头城的城楼也渐渐升起了投降的标志;这时,夏元彝已跳海自杀。次句写夏元彝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他为国家的灭亡而感到耻辱,为不能继续保卫国土而感到悲痛。颈联则写夏元彝对家庭的愧疚:因为国家遭受到如此巨大的灾难,所以他才不得不牺牲自己的生命;而他的儿子们却还小,还不知道战争的残酷。尾联则写夏元彝对儿子们的愧疚:因为他不能保护他们,所以他们才不得不离开家乡去参军。全诗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爱国情感和对敌人的仇恨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