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桥攀绝巘,冉冉到虚空。
石仄下临水,云高微有风。
万家分汉北,一郡出江东。
此地何年别,人烟遂不同。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考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试题的具体要求,如本题是“格式要求: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并给必要的关键词加上注释,末尾附上赏析”“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将诗句与译文一一对应。然后根据古诗文中词语的含义,结合语境作答。

【答案】

①辛巳:唐玄宗开元二十九年(741)。②夏:夏季。③登:登上。④翼际山:在今安徽当涂西南,因山形似鸟翼之端而得名。⑤过桥攀绝巘:过桥后攀登险峻的山峰。⑥冉冉到虚空:形容山势高峻。⑦石仄下临水:形容地势险要。⑧云高微有风:形容山势高耸入云霄。⑨万家分汉北:指吴地人民分散居住在汉水以北地区。⑩一郡出江东:指江都郡地处江南地区。⑪此地何年别:此句意思是此地何时分开。⑫人烟遂不同:指吴地人民迁至汉水以北,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⑬赏析:《登高》是杜甫的一首五言律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秋天,当时诗人已五十四岁。安史之乱平定之后,国泰民安,但诗人心中仍然忧虑着国家的前途和个人的命运。他目睹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趋势,又经历了个人仕途的挫折,因此心情极为抑郁。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写成的。首联点明登高的时间、地点以及登山的目的;颔联描写了登高所见的自然风光;颈联描绘了吴地人民迁至汉水以北,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尾联抒发了诗人自己对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忧虑。全诗感情强烈,格调悲壮,语言精练凝重,气势磅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