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城才数里,行尽又荒郊。
春浅树阴薄,路歧车辙交。
乱山迎马首,斜照入鞭梢。
一宿投村店,风吹屋上茅。
【解析】
此题考查对诗歌内容、主题、情感的理解。解答时需要结合诗句进行理解,然后结合题目要求作答。
“过东平州城”:经过东平州城墙,说明诗人已经到达目的地。
“入城才数里,行尽又荒郊”:进入州城只有几里路,走完又到了荒芜的郊外。表明州城荒凉,民不聊生。
“春浅树阴薄,路歧车辙交”:春天已到深了,但树木的枝叶仍然稀疏,道路岔开,车辙交错。表现诗人对环境的荒凉之叹。
“乱山迎马首,斜照入鞭梢”:乱石丛生,山峦重叠,仿佛要迎着马头扑过来,斜照着太阳,洒在马尾上。表现诗人对自然的感慨之情。
“一宿投村店,风吹屋上茅”:在一家小店住下后,一阵风把茅草吹得乱飞乱舞。表明诗人旅途劳顿。
【答案】
译文:我来到东平州城,只走了几里,又到了荒凉的郊外。春风还没有吹绿树枝,但道路已经岔开,车辙纵横交错。
乱石丛生,山峦重叠,仿佛要迎着马头扑过来,斜照着太阳,洒在马尾上。一晚上住宿在村里小店,一阵风吹得屋顶上的茅草乱飞乱舞。
赏析:此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当时,安禄山正率军攻掠山东诸郡。杜甫由东都洛阳往河南老家探望母亲,途经东平州城。
首联点明行程,交代了行程和地点。诗人刚进东平州城,不久便离开,这暗示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
颔联描绘了一幅荒僻的郊野图景。春意尚未萌生,但已是树影稀疏,道路纵横交错。这是从空间角度写的。
颈联则通过描写眼前景色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作者骑马行走,忽然看到迎面而来的群峰犹如要扑过来似的,接着是斜照在马尾上的阳光。这是从时间角度写的,也是从视觉角度写的。
尾联写自己投宿乡村小店的情景。一阵风过后,茅草乱飞,形象地表现出旅途中所见所感,以及作者内心的喜悦与轻松。
本诗前四句写景,后两句抒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