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要君,四十启。欲争君,二千骑。东帝不成作西帝。
征途歔欷,悲啼勿啼。君心有南北,此水无东西。水东西,犹入海,魏东西,天命改。
【注释】
水东流:指河水向东流去,暗示世事变化无常。欲要君:想得到君主的宠爱。四十启:指在四十岁的时候得到皇帝的宠幸。争君:争得君王的信任。二千骑:形容随从的人马众多,有如两千骑兵。东帝不成作西帝:指在东帝(东汉王朝)失败后,转而成为西帝(蜀汉王朝)。征途歔欷,悲啼勿啼:旅途上感到悲伤,不要像哭丧妇那样大声哭泣。君心有南北,此水无东西:君王的心思有南有北,就像这河水没有南北两岸之分一样。水东西,犹入海,魏东西,天命改:“水东西”比喻君王的思想和行动有南有北,“魏东西”比喻魏国的兴衰和命运。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通过描写曹操统一北方后,挟天子以令诸侯,建立曹魏王朝的历史故事,表达了对曹操功高震主、骄纵跋扈、终致败亡的痛惜之情。全诗用对比手法,将曹操与刘备、孙权并举,借古讽今,抒发了对天下英雄豪杰所建立的业绩及他们所走的道路的不同命运的慨叹。
开头两句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势压群豪的威风。“欲要君,四十启”,意谓想得到君主的宠爱,须待四十岁时才能成功;“欲争君,二千骑”,意谓想争取君主的信任,则须有如两千骑兵般的人马。曹操在建安十三年(208)十月,率军征讨荆州刘表部将黄祖于江陵,大胜而还,遂乘胜攻取襄阳,进而夺取荆州。当时,曹操已年过半百,但他仍然雄心勃勃,志不可夺。这里以“四十启”和“二千骑”为喻,说明其求贤若渴、不择手段、急于称霸的心理。
以下两句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倾朝野,势压群豪。他先后消灭了袁绍、吕布等群雄,建立了魏国。然而,他的骄横跋扈、专横暴戾,终于酿成了他的覆灭。诗人以“东帝不成作西帝”来概括这一历史事件。意思是说:在东边的朝廷(即汉朝)未能成就霸业,便转而投靠西边的政权(即刘璋建立的益州),企图苟且偷安。这里,诗人以反语出之,表明他对曹操既恨又怜的心情。
中间四句写蜀汉刘备、孙权建立的基业。刘备在曹操死后,联合各地割据军阀起兵讨伐曹操,最后取得胜利,建立了蜀汉王朝。孙权则乘机扩大地盘,巩固地位,使吴国强盛起来。这两句是诗人对两位英雄人物的颂扬。
最后两句写曹操的功高震主、骄纵跋扈、最终身死。诗人以“水东西,犹入海;魏东西,天命改”来概括这一历史事件。意思是说:那东流的大河依然向东奔流,但魏王朝却注定要灭亡。这里,诗人以“水东西”来比喻魏、蜀两国的命运,用“入海”来比拟魏国的覆灭。“天命改”三字,既是对曹操的讥讽,又是对他一生功业的否定。
全诗用对比手法,通过曹操、刘、孙三人的经历来表现主题思想,抒发了诗人对天下英雄豪杰所建立的业绩以及他们所走的道路的不同命运的慨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