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拔打铁拔,元家岁将末。鲜卑奴起渤海东,电隐隐兮雷轰轰。
朱家魏家总非匹,一冒空拳一穿鼻。贼来百箭杀百人,武牢不死真有神。
宜训宫中叩头列,一母三天亦人杰。

【注释】

  1. 鲜卑奴:指匈奴族的奴隶。铜:通“捅”,古代用铜制的锥子。拔铁:打铁。
  2. 元家:指汉元帝(公元前49-前33年),西汉第七位皇帝,汉宣帝刘询之弟。
  3. 渤海:郡名,治所在今河北省阳信县西南。
  4. 朱家魏家:指西汉的朱家和魏氏兄弟。朱家是朱宽的儿子,朱宽曾任东海都尉,后为王莽所杀;魏氏兄弟则因反对王莽篡位而被杀。非匹:不是同类。
  5. 一冒空拳一穿鼻:形容战斗时的勇猛。一冒,指一次挥击就击中要害;空拳,比喻没有武器或只有空拳。一穿鼻,指鼻子上穿洞,比喻被射穿的孔穴。
  6. 贼来百箭杀百人:形容英勇无比。百箭,指箭矢如雨般密集。
  7. 武牢不死真有神:意谓在武牢(古地名,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战斗中死难的人都是英雄好汉。
  8. 宜训宫中叩头列:指张掖人宜春侯张敞的妻子许平君。她曾侍奉元帝,生下儿子,元帝死后,平居时对妻子十分恭谨。
  9. 一母三天亦人杰:指张敞的妻子许平君。许平君的父亲许广汉曾为大司马,封成阳侯;许平君生母赵飞燕曾入宫为昭帝皇后;许平君自己又是平帝、哀帝、平昌公主的母亲。
    【赏析】
    这首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一首。诗的前四句写汉末战乱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入侵中原,人民流离失所,而汉族人民却勇敢地与敌人斗争,保卫家园。诗中以“鲜卑奴”喻匈奴奴隶,用典贴切,表现了人民的顽强斗志。五至八句写汉末战争频繁,人民死于战场者甚多,但其中不乏英勇善战之士。诗的最后三句赞美那些忠于朝廷、为国家捐躯的英雄人物,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全诗语言简练,感情深沉,富有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