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月新秋夜,哀音四面齐。
战场多旧鬼,野祭有遗黎。
柝乱愁人听,风惊倦鸟栖。
遥遥天汉上,河鼓渐垂西。

【注释】

宣府:明代设置的边防重镇,在今北京西北一带。中元夜:佛教谓鬼节之夕。即农历七月十五日。

哀音:指凄厉的号角声。

战场:指古战场遗址。旧鬼:指阵亡战士或死者鬼魂。

野祭:民间祭祀活动。遗黎:指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幸存者。

柝(tuò):古代行军时用的木梆子。

风惊:风声惊动。倦鸟栖:鸟儿因惊而飞散。

遥:远。天汉:天河,银河。

河鼓:星名,属二十八宿中的“大角”。

渐:逐渐。

【译文】

边月照亮了新秋的夜晚,四周哀嚎的号角声响成一片。

战场上多的是阵亡战士的亡灵,野外的祭祀中有那些失去亲人的百姓。

梆声扰乱人心听不清,狂风使疲惫的鸟儿无处栖身。

远远地看到银河上,北斗七星渐渐低垂西沉。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中秋之夜的怀古诗。诗的开头两句,写景,是一幅深秋的夜景图。“边月”点明地点和时节,是秋季,是边地。“新秋”点明季节。“哀音四面齐”句是说四周都响着哀号,这是战争造成的灾难。接着写战事,“战场多旧鬼”,写战争给人们带来的创伤。“野祭有遗黎”,写战争后人们的哀伤,“遗黎”就是被战争残害的人们。

下面写诗人自己的感受。“柝乱愁人听”,梆声扰乱了人的心绪,使人感到忧愁。“风惊倦鸟栖”,风吹得鸟儿惊慌飞散,更增添了诗人的忧愁。

最后一句写景,也是景中带情。“遥看银河转,屈指八月半”,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只见天河缓缓移动,知道又是一年的中秋佳节了。“河鼓渐西倾”,诗人抬头望去,见北斗已开始向西方倾斜,知道时间已到了中秋节,也暗含着诗人对国事的关注。

此诗写边地中秋之夜,哀怨悲凉的气氛笼罩全篇,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