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山畔筑精庐,日诵楞严闭户居。
棕拂蒲团成结局,白头愁煞老尚书。

【注释】

明郡主:即唐玄宗的女儿玉真女冠,本名杨玉真。

精庐:指佛寺中的修行室,也指佛寺。

楞严经:《大藏经》之一,共四十二品(分上、中、下三卷),为唐代僧人玄奘所译。

棕拂蒲团成结局:用棕刷拂尘,铺蒲垫打坐。

白头愁煞老尚书:形容自己头发已白,但依然在忧心忡忡。

【赏析】

《金山观明郡主出家画像》,是宋代诗人释慧空所作,描绘了一幅佛教壁画。诗的前三句描写画中人物的生活,最后一句则抒发了诗人对生活无常和人生苦短的认识。

首句“金山山畔筑精庐”,描绘出了一幅寺庙的画面。金山寺位于金山之巅,是著名的佛教圣地。这里有着宁静而祥和的氛围,是修行者向往的地方。在这里筑建的精庐,就是修行者的居所。这里的“精庐”指的是修行者的住所,也暗示了修行者的生活简朴、宁静。

次句“日诵楞严闭户居”,描绘了修行者的生活。在修行的过程中,修行者需要静心、冥想,通过诵念佛经来净化心灵、提升境界。而在这宁静的环境中,修行者可以更好地进行修行,达到心灵的解脱。这里的“楞严经”是佛教经典之一,也是修行者必须诵读的经典。而“闭户居”,则表明了修行者的生活简朴、清贫,远离尘嚣,专注于修行。

第三句“棕拂蒲团成结局”,描绘了修行者修行的成果。通过长期的修行,修行者的身体会变得更加健康、强壮,面容也会变得更加平和、安详。此时的修行者已经达到了一种境界,可以用棕刷拂尘、铺蒲垫打坐,不再需要外界的刺激,达到了一种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这里的“棕拂”、“蒲团”都是修行者修行过程中的工具,也是他们修行的成果。

末句“白头愁煞老尚书”,表达了诗人对于生活无常和人生苦短的认识。在这首诗中,诗人通过对修行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人生的短暂、易逝,让人感到无奈和悲伤。而修行者通过修行,可以感受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从而摆脱这种无奈和悲伤。

整首诗通过对修行者生活的描绘,表达了佛教对于人生的看法和态度。它认为人生虽然短暂、易逝,但只要我们能够坚持修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就可以超越生死、超越痛苦。这也是佛教对于人生的一种理解和态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