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黯淮阳岂夙心,一官万里去骎骎。
文章未惜惊人早,)拔擢终由结主深。
风引神山同断梗,石衔沧海是冤禽。
天书哀痛闻频下,莫效孤臣楚泽吟。
【注释】
右衡:右丞相,即右丞相李右衡。汲黯(?-前112):西汉大臣,字长孺,濮阳(今属河南)人。少学申、韩之术,后受业于儒家。为汉文帝赏识;任内史丞,因反对皇帝封匈奴单于为“南籓王”,被武帝贬谪到东海郡。
淮阳:指淮阴侯韩信的故乡,在今河南省固始县西。夙心:早有的心愿。夙,早也。
一官万里去骎骎:意谓身居高位,远行万里,心情急切。一官,指官职。骎骎,形容马疾速奔驰的样子。
文章:才能,学问。未惜:不吝惜。惊人早,意谓有才识的人很早就显露出来。拔擢:提拔。终由结主深,意谓最终是得到君主的信任和重用。
风引神山同断梗,石衔沧海是冤禽:意谓风云将我吹向断桥,海石衔着我像一只被囚禁的鸟,比喻自己遭遇不幸。
天书哀痛闻频下:意谓皇帝的诏令频频下达,表达了对李右衡的悼念之情。
【赏析】
《赠别二首》,这是作者离开朝廷,赴曲靖任途中所写。第一首写他初出京城时心情的迫切和对朝廷的留恋,第二首写他对皇帝的思念之情。
李右衡在朝中任右丞相,汲黯原是汉文帝时的大臣,曾因反对文帝封匈奴单于为“南籓王”而遭到贬谪,所以李右衡与汲黯有旧交。汲黯辞别李右衡时,李右衡写了两首诗来表达对朋友的怀念与劝勉。这两首诗都是五言排律,风格悲壮苍凉,感情沉郁凄婉,充分表现了汲黯对李右衡的深情厚谊以及李右衡对朋友的关怀和勉励之情。
第一首:汲黯辞别李右衡的情景,从诗中可以看出:汲黯在出京前,对李右衡进行了挽留,但李右衡坚决不肯留下,于是汲黯只得写下了这首诗。诗人先以“汲黯淮阳岂夙心”起兴,表示自己与李右衡的友情深厚,自己当初离开朝廷时,就是希望在边疆为国家效力,现在要离开朝廷回到家乡,心里非常不舍。接着诗人又写道:“一官万里去骎骎”。这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这次离开朝廷到边疆去,虽然只是担任一个小小的官职,但是要走很远的路,要经历千辛万苦才会到达目的地。最后一句“文章未惜惊人早”,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很高的官职,但是自己并不感到骄傲自满,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不能因为自己的年轻而骄傲自满。
第二首:李右衡在出京之后,还经常想起汲黯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所以在诗中多次引用汲黯对自己说过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例如在诗中引用了“汲黯淮阳岂夙心”这句话,表示自己当初离开朝廷时,就是希望在边疆为国家效力。再如在诗中引用了“文章未惜惊人早”这句话,意思是说自己虽然年纪轻轻就得到了很高的官职,但是自己并不感到骄傲自满,因为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最后两句“风引神山同断梗,石衔沧海是冤禽”,意思是说风云将我吹向断桥,海石衔着我像一只被囚禁的鸟。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自己现在的处境就像被风刮得飞不起来的断树枝一样,又被海浪紧紧地抓住,就像是被囚禁的鸟儿一样。
这两首诗都表现出了李右衡对汲黯深深的怀念之情和对其的鼓励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