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月挂危樯,惊波下大荒。
秋风千里雁,砧杵万家霜。
独夜看长剑,疏镫倚隐囊。
何人吹玉笛,愁思乱江乡。

舟夜

寒月挂危樯,惊波下大荒。

秋风千里雁,砧杵万家霜。

独夜看长剑,疏灯倚隐囊。

何人吹玉笛,愁思乱江乡。

注释:

  • 寒月挂危樯(月亮高悬在高高的船桅上):形容夜晚月光明亮,映照在船上的桅杆上。
  • 惊波下大荒(在汹涌的波浪中穿越广阔荒凉之地):形容水势汹涌激荡,船只在大海中航行时遇到大风浪。
  • 秋风千里雁(秋天的风从千里之外吹来):形容秋天的风吹拂着远处的大雁飞行,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
  • 砧杵万家霜(家中有敲击石杵的声音,表明已是深秋或寒冬):形容深秋或冬季,天气寒冷,人们在家准备冬日的食物。
  • 独夜看长剑(独自一人坐在夜晚的船舱里看着长剑):形容夜晚独自在船舱内欣赏长剑,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寂寞之情。
  • 疏灯倚隐囊(用微弱的灯光斜倚在隐囊上):形容在昏暗的环境下,诗人依靠微弱的灯光,靠在隐囊上休息。
  • 何人吹玉笛(谁在吹奏玉笛声):形容夜晚听到有人在吹奏玉笛声,增添了一种宁静的气氛。
  • 愁思乱江乡(让愁思如同江水一般泛滥):形容因为听到玉笛声而引起的深深忧愁,仿佛江水四处流淌一样无法收拾。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夜晚航行时的所见所闻和所感。首联“寒月挂危樯,惊波下大荒”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和船只在浩瀚的大海中航行的情景,展现了诗人对未知旅程的恐惧与期待。颔联“秋风千里雁,砧杵万家霜”则通过秋风、大雁和霜的变化来渲染出深秋时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颈联“独夜看长剑,疏灯倚隐囊”反映了诗人在孤寂中的自我安慰和对远方的忧虑。尾联“何人吹玉笛,愁思乱江乡”则通过玉笛声引发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故乡的无限牵挂,使整首诗充满了深沉的情感。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在夜晚的所见所感,展现了其内心深处的孤独与忧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