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
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
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
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
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
比邻无嫌猜,相对生春温。
得非桃花源,无乃朱陈村。
诛茅傥终遂,试与荷筱论。

【注释】

万杉寺:在江西吉安永丰县东北。途中即目:指从万杉寺路上所见所闻的景色。万杉,即万杉寺,是佛教名僧慧远的道场。万杉寺在江西吉安府永丰县西北二十里,东有石鼓山,为《桃花源》的典故地。

出丛碧:从树丛中走出,见青翠之景。迤逦(yí lǐ):曲折延伸的样子。渐旷原:逐渐开阔的原野。

方罫(fāng huì)依云根:用方木做成的栅栏倚靠在云彩缭绕之处。方罫,方形篱笆。云根,云气环绕之处。

暖翠结庵屋:暖和的绿意凝结成庵屋。暖翠,指温暖的绿意。庵(ān),简陋而供人居住的小建筑,多建于山林间,供僧人修行或信徒朝拜。

清流抱柴门:清澈的溪水环绕着柴门。

桑柘(sāng zhè):桑树与柘树。桑柘,泛指树木。桑,落叶乔木。柘,落叶灌木。

罗鸡豚(tún tú):饲养的家禽家畜。罗,饲养、圈养的意思。豚,小猪。

风俗敦:习俗淳朴厚重。风俗,这里指的是地方民风民俗。敦,厚。

比邻无嫌猜:邻里之间没有隔阂猜忌。比邻,邻居。嫌猜,猜疑、猜忌。

生春温:充满春天的气息和温暖。春,指春天。温,暖和。

诛茅傥终遂:暂且搭建茅草房以终老的愿望得以实现。诛(zū),砍伐。

荷筱(hé xiǎo):竹子的美称。筱,竹的一种。

论:评论。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田园风光的小诗。诗人沿着万杉寺旁的小路行走,一路所见,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吟诵起来,于是有了这首小诗。

首联“窄径出丛碧,迤逦渐旷原”,点明了诗人行踪的地点——万杉寺附近的一条小路。“窄径”说明这条小路很窄,两旁长满了郁郁葱葱的树林;“出丛碧”则描绘出了一幅色彩鲜明的画面。接下来两句“山田高复下,方罫依云根”,进一步描绘了小路两旁的景物以及路两旁的栅栏。诗人走在这样一条幽静的小路上,心中不免生出几分感慨。

颔联“暖翠结庵屋,清流抱柴门”承接上句继续描绘小路两旁的景色,并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里的“暖翠”指温暖的翠色,“结庵屋”则是说温暖的绿色笼罩着小屋,给人一种宁静和谐的感觉。“清流抱柴门”则是指清澈的小河水围绕着柴门流淌,给人以清新自然的感觉。这两句通过描绘小路周围的景物,展现了一种宁静、祥和的氛围,使读者仿佛置身于其中。

颈联“门前荫桑柘,屋后罗鸡豚”紧承前两句的内容,继续描绘小路两旁的景物,并通过描绘这些景物来表达作者的情感。“门前荫桑柘”描绘了门前茂盛的桑树和柘树为小屋提供了遮蔽;“屋后罗鸡豚”则是指屋后饲养着许多家禽家畜。这两句进一步展示了小路两旁的景色,使得整个画面更加生动形象。

尾联“山家禾黍熟,想见风俗敦”则是对整个诗歌的总结和升华。“山家禾黍熟”描述了山上人家收获庄稼的情景,而“想见风俗敦”则是指通过这个情景可以想象到这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是非常淳朴厚实的。最后一句“比邻无嫌猜”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淳朴民风的喜爱和向往。

整首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对大自然的描绘和对民风民俗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