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尽山中未觉春,更惊白发夜来新。
桃源幸不经秦火,栗里端宜署晋人。
俯仰百年终有恨,推敲一字未全贫。
诗成且漫题名姓,莫被遐荒传逸民。

寒尽山中未觉春,更惊白发夜来新。

桃源幸不经秦火,栗里端宜署晋人。

俯仰百年终有恨,推敲一字未全贫。

诗成且漫题名姓,莫被遐荒传逸民。

注释:

  1. 寒尽山中未觉春:意思是说,冬天的寒意已经消退,山中似乎也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但作者并没有察觉。
  2. 更惊白发夜来新:意思是说,作者在夜晚看到自己的头发又增加了几根,感到惊讶。
  3. 桃源幸不经秦火:意思是说,作者希望他的家乡“桃源”能够免受战乱的破坏,就像历史上的桃花源一样,没有经历秦始皇焚书坑儒的悲剧。
  4. 栗里端宜署晋人:意思是说,作者希望自己能够在晋朝的官位上任职,就像传说中的仙人张果先生那样。
  5. 俯仰百年终有恨:意思是说,作者回顾过去的一生,总是充满了遗憾和悔恨。
  6. 推敲一字未全贫:意思是说,作者在写作时,经常推敲字词,但总觉得自己还没有完全穷尽语言的美妙。
  7. 诗成且漫题名姓:意思是说,当诗歌完成时,作者会随意地写上自己的名字和姓氏。
  8. 莫被遐荒传逸民:意思是说,不要让自己被遗忘,成为遥远地区的一位隐士。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史抒怀之作。诗人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表达了对人生百态的感慨。诗中的“寒尽山中未觉春”,“桃源幸不经秦火”等句子都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变迁的深深感慨。同时,诗人也在诗中透露出对自己一生的反思和总结,如“俯仰百年终有恨”,“推敲一字未全贫”等句子都体现了诗人的自省精神和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句“诗成且漫题名姓”,则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由表达的渴望,以及对于远离尘嚣、追求自由的精神向往。整首诗既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又流露出他对生活的美好期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