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耳丛中分限清,敢将平视效刘桢。
低头只作枯禅坐,暗看莲花贴地生。
【注释】即事:即目所见之事。丛:杂乱。平视:指不偏不倚、公正客观地看待问题。禅坐:禅宗的坐法,盘腿而坐。莲花:佛教中的圣物,比喻纯洁高雅的事物。
【赏析】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年),当时作者任太常博士,在临安任职期间,他写了一组以咏叹佛理、表现禅心为主题的小诗,其中第一首《即事》就是其中的一首。
“眼耳丛中分限清”,诗人用眼耳来代表人的一切感官,说明自己的眼睛和耳朵是清醒的,没有受到外界的干扰。这里的“分限”指的是分辨界限的意思,“分限清”表示能够清楚地分辨。“敢将平视效刘桢”,这里的刘桢是指东晋时期的著名学者刘勰,他以正直和刚毅的品质著称。诗人在这里借用刘勰的故事来表达自己对待问题的态度,即要像他一样公正无私,不偏不倚。
“低头只作枯禅坐”,这里用“枯禅坐”来形容自己的心境,意指自己虽然身处繁华世界,但心境却如同枯坐的僧人一样宁静。这反映了诗人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超脱。“暗看莲花贴地生”,诗人以莲花自喻,暗喻自己的品行高洁。莲花在佛教中被视为圣洁的象征,它生长在泥泞之中却不沾染污浊,因此被用来比喻人的高尚品德。诗人通过这句诗表达了自己对于道德修养的追求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于道德修养和个人品格的重视,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佛理的理解和认同。通过对眼耳的描述、对于刘勰故事的学习以及以莲花自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于事物的看法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