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公瑾似醇醪,情比秋江八月涛。
学赋梅花篇未了,又弹清泪赋离骚。

【注释】

金凤:指《金缕曲》。周生菘畴:即周亮工,号亮侪。亮工有诗《春雪》和《梅雨》,都是以梅花为题的咏物诗。醇醪:美酒;醇厚甘美的酒。情比秋江八月涛:形容周瑜的才华横溢,如江上的八月波涛汹涌。学赋梅花篇未了:指周亮工曾写过一篇《梅花赋》,还没有写完。清泪赋离骚:屈原有《离骚经》,用典多,文辞华丽,是屈原作品中最长的一篇,后人常引用它来表达离别时的悲伤之情。清泪,眼泪清亮如珠。

【赏析】

这首诗作于崇祯十三年(1640),当时作者正在南京参加乡试,得中举人。周亮工与同乡陈维崧、朱彝尊等结社唱和,称“盟鸥社”,陈维崧是盟鸥社领袖。这首七绝描写的是陈维崧在南京时所作的一首咏物诗,因题目中有“为周生菘畴作”字样,所以当属其本人之作。

起句“果然公瑾似醇醪”,“公瑾”是指周瑜,三国时期东吴著名将领,他才智过人,胆识过人。这里说他的才气像美酒那样醇厚。“醇醪”即美酒,比喻他的才华横溢,如江上的八月波涛汹涌。“情比秋江八月涛”是说周瑜的才能就像秋天江上的波涛一样浩大。“情比秋江八月涛”既赞美周瑜的文采飞扬,也表明作者对他的崇敬之情。

“学赋梅花篇未了,又弹清泪赋离骚。”周亮工曾在南京参加过乡试,考中举人,这是值得庆幸的事情。但是,他此时的心情却并不是那么愉快和轻松的。因为他的家乡正处在战乱之中,他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学业而四处奔波。“梅”在这里代指梅花,“清泪”代指自己的泪水。梅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象征之一,它代表着坚韧不拔的品质和高洁的品格。而梅花又是文人墨客们经常吟咏的对象,因为它象征着纯洁高雅的品质和坚贞不屈的精神。因此,周亮工将梅花作为自己诗歌的主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尽管周亮工已经写出了一篇名为《梅花赋》的作品,但他并没有完成它。这是因为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一方面,他的文学功底还不够深厚,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另一方面,他的生活环境也充满了压力和困扰。因此,尽管他已经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仍然没有能够完成自己的作品。

周亮工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挑战。那就是他必须尽快回到家乡去处理一些紧急的事情。因为在这个时候,他的家乡正处于战乱之中,他需要回去安抚百姓并帮助他们度过难关。而由于战争的持续和混乱状态,他无法再继续留在南京进行考试和研究工作了。因此,他只能匆匆离开南京返回家乡。

这首诗通过对周瑜才华横溢、学识渊博的赞美以及对自己故乡战乱状况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忧虑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人民生活困苦的现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