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子独行儒,亮节遭世弃。
平生少壮怀,蹉跎鬓发悴。
黄鹄摩苍天,千里一鼓翅。
高鸿飞冥冥,不羡随阳计。
云胡附鸡鹜,局蹐泥滓内。
去去南山南,松涛写苍翠。
携家就樵牧,妻子相妩媚。
长歌紫芝曲,永负青云器。
挥手谢朋侪,君平亦弃世。
【注】张子:指张志和,唐代著名诗人。亮节:高洁的气节。遭世弃:被世人抛弃。
平生:一生的志向抱负。蹉跎:虚度时光。鬓发悴(cuì):形容年老头发花白。局蹐(jí):局促不安。泥滓:泥土。云胡:怎么。
冥冥:茫茫一片。黄鹄:大雁。摩:触及。鼓翅:振翅飞行。
高鸿:高飞的大雁。不羡随阳计:不羡慕追逐太阳的鸟。阴:同“荫”,遮蔽。
南山南:指南山的南面。写:描绘。
携家就樵牧:带着家人一起上山砍柴、放牧。紫芝曲:即《紫芝谣》,一首描写隐居生活的诗。青云器:青云之志,指高官显位。
长歌:唱出内心的感慨。紫芝曲:指《紫芝谣》,一首描写隐居生活、抒发志向的诗。
永负:永远辜负。青云器:青云之志,指高官显位。
挥手谢朋侪:挥手告别朋友。友朋:朋友。亦弃世:也与世隔绝。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张志和送他的朋友赤石山人还山时所作。全诗以“送”字为线索,通过描写朋友归隐后的情景来表达自己的感慨之情,表达了自己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首句“张子独行儒”,直接点明了送别的对象是张志和,他是一个儒者(儒家学者)。“独行儒”三字既表明了张志和的性格特点,也揭示了他的生活态度。他是一位独立的思想家和行动者,他的思想超越了世俗的束缚,追求的是自由、独立的精神境界。
接下来的几句描述了朋友归隐后的生活环境。“亮节遭世弃”,“亮节”指的是高尚的气节,“遭世弃”则表示他的高尚气节被世俗所抛弃。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道德品质的重视和对于个人行为的评判标准。“平生少壮怀”,“少壮怀”是指年轻时的理想和抱负,“蹉跎鬓发悴”则表示这些理想和抱负在现实的压迫下逐渐消磨殆尽,变得无足轻重。
“黄鹄摩苍天”,用大雁飞翔的形象来比喻友人的高洁品质和远大的志向。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他们只能在天空中孤独地飞翔,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这种境遇使得他们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决心要摆脱世俗的束缚,去寻找真正属于自己的道路。
“高鸿飞冥冥,不羡随阳计”,这里的“高鸿”指的是高飞的大雁,而“冥冥”则意味着广阔的天空。友人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不受世俗的限制,这与他们曾经的经历形成了鲜明对比。他们曾经也曾追求过功名利禄,但最终选择了隐退山林,远离尘世纷扰。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他们的智慧和勇气,更是一种对人生真谛的探索和领悟。
“云胡附鸡鹜”,意思是说那些贪图名利的小人就像鸡和鸭一样依附在主人身边,却得不到真正的尊重和认可。这里批评了那些追逐权力的人虚伪做作、表里不一的行为。
接下来几句,作者描绘了友人归隐后的生活状态:“局蹐泥滓内”,“局蹐”指的是局促不安的样子,“泥滓”则是指泥土和污秽之物,象征着他们所处的境地。他们被迫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周围充满了污浊的气息,这让他们感到窒息和压抑。然而,他们却能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安宁,这是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去去南山南,松涛写苍翠”,“去去”是离开的意思,“南山南”指的是南山的南面,象征着他们所居住的地方。这里的“松涛写苍翠”形象地描绘了南山上的松树林景色,松涛阵阵,苍翠欲滴。这既是一种对友人生活状态的描绘,也是一种对他们内心世界的描述。
最后两句表达了友人对仕途的看法:“携家就樵牧,妻子相妩媚”,“携家就樵牧”指的是带着家人一起去山上砍柴、放牧,过着朴素的生活;“妻子相妩媚”则是指在这种生活中,夫妻之间相互关爱、相依相伴。这反映了他们对于隐居生活的满足和幸福。
“长歌紫芝曲,永负青云器”,这是对友人诗歌创作的一种赞美。紫芝曲是一种古代的乐曲名,代表着高雅的艺术品味;青云器则是比喻官职高升的机会。这里的“长歌”指的是歌唱出内心的感慨;“紫芝曲”则是指一种高雅的诗歌形式;“青云器”则是指高官显位的机会。整个诗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诗歌创作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寄托了他对官场生活的无奈和反感。
最后两句则是对友人离去时情景的描绘:“挥手谢朋侪,君平亦弃世”,这里的“君平”指的是东汉末年的严子陵(严光),他在浙江桐庐钓鱼台旁的溪水边垂钓,不愿接受孙权的邀请去做官,后来被尊称为“高士”。这里的“弃世”则是指超脱尘世、遗世独立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去时的依依不舍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他对于隐逸生活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