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十二月团团,此日东风又送寒。
瓶钵生涯犹故我,薰莸臭味奈同官。
伤春心绪愁来易,隔岁家书盼到难。
且喜一龛弥勒共,参禅间作静中观。

【注释】

郡斋:指官署的书房。遣兴:即“遣情”,寄托情怀。叠韵:即“迭韵”,用韵相同,句数相同的词或句子互相押韵,以增加诗歌的节奏美。此日:即“今日”。瓶钵(pén bó):佛经用语,瓶与钵,皆僧尼所用之物,故用以代指佛徒。薰莸(xūnyāng):两种气味不同的草本植物,薰指香草,莸指臭草,比喻好恶不同者。伤春心绪:即“感伤春愁”。一龛弥勒(kān niè ěr):《弥勒经》中记载弥勒为未来佛,现居兜率天宫,将降生于龙华树下成佛,是佛教经典中的重要人物。参禅:即“参禅机”。静中观:即“静中观照”。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任郡守期间的某个日子,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涯的厌倦及对佛法修行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写诗人在寒风凛冽的冬日里,感叹岁月流逝、一年又一年的重复循环,以及时光荏苒带来的无奈。次句描绘了今日的天气——东风送寒,更添几分寒冷之感,暗示着仕途的艰辛与不易。第三句通过“瓶钵生涯”与“薰莸臭味奈同官”两句对比,表达了对官场生涯的厌倦之情。这里的“瓶钵”指的是僧人常用的物品,而“薰莸臭味”则是比喻好恶不同者。诗人以瓶钵和薰莸为例,表达了对官场中那些品行不一之人的反感。第四句则转向个人的情感体验,描述了自己对春天的伤怀之情。春天总是容易引发人们的美好联想,而此时诗人却感到心情烦躁,难以排解。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在繁忙的政务之余,寻找到了一种心灵的慰藉——那就是参禅打坐,以此静中观照。这里的“一龛弥勒”是指佛教中的佛像,代表着宁静与安详。诗人在参禅的过程中,逐渐领悟到了佛法的真谛,找到了内心的平静。这种对佛法的追求和修行,使得诗人得以在纷繁复杂的官场生活中找到一丝清静和安宁。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及对佛法修行的向往与追求。通过对瓶钵生涯与薰莸臭味的对比,以及对春天伤怀之情的体验,诗人展示了自己内心的复杂情感。然而,最终诗人选择以参禅打坐的方式,寻求心灵上的解脱与平静,体现了诗人对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与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