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舸淹晨夕,平沙舣落曛。
江潮晴拥月,山火夜烧云。
黑想蛟涎出,腥愁虎气闻。
明朝牵百丈,回首白鸥群。

【注释】

江行杂诗:作者自题的一组诗歌名,共八首。这是其中的第三首。

舸(gě):船。淹晨夕:在船上渡过了整整一夜。

平沙舣(yǐ)落曛(xū):在沙滩上停宿到黄昏时分。舣,靠。

潮:潮水。晴拥:晴朗时被潮水包围。

山火夜烧云:夜晚的山间大火照亮天空。

黑想蛟涎出,腥愁虎气闻:想到蛟龙在水中吐着舌头,感到腥味;听到老虎的气味。比喻险恶的形势和凶险的气氛。

牵百丈:牵挽着百丈长的绳索。这里形容江面宽阔。

回首白鸥群:回头望去,只见一群白鸥在空中飞翔。

赏析:

这首诗写于诗人乘舟沿长江东下时所见之景。全诗以“江行杂诗”为题,从江上行舟的所见所感出发,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执着追求。

首句“一舸淹晨夕”,写诗人乘坐小船渡江的情景。一个“淹”字把诗人长时间滞留江边的感受表达出来。诗人用“一舸”来概括自己的行船,既表明自己是在江上漂泊,又显示了一种闲适、悠然的心情。接着第二句“平沙舣落曛”,描写了诗人在江畔沙滩停留,一直到傍晚的景象。这里的“平沙”指河滩上的沙滩,“停”字写出了诗人在沙滩上停留的时间之长。“舣”(yǐ),停船靠岸的意思。“落曛”即落日余晖,夕阳西下。这一句中,诗人通过视觉感受,把时间定格在了日落时分,表达了一种宁静、安详的情绪。

第三四两句“江潮晴拥月,山火夜烧云”。这两句诗是全诗的重点。其中“江潮”与“山火”分别指江水上涨、江水退潮以及山上的山火燃烧起来。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将自然景色赋予了人的情感和性格。同时,诗人还巧妙地利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使整首诗充满了动感和生命力。

最后两句“黑想蛟涎出,腥愁虎气闻”,诗人通过对江水中蛟龙和野兽气味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险恶形势和凶险气氛的感受。这两句诗中的“黑想”“腥愁”等词语,形象地描绘出了诗人内心的恐惧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诗人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和执着追求。同时,诗人也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展现了他对大自然的独特感悟和理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