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点三山近,轻云护翠微。
晓烟榕叶暗,春雨蔗田肥。
野女修棕笠,溪人浣氎衣。
啼鹃苦竹里,争道不如归。
福州道中
指点三山近,轻云护翠微。
晓烟榕叶暗,春雨蔗田肥。
野女修棕笠,溪人浣氎衣。
啼鹃苦竹里,争道不如归。
注释:
- 三山:指的是福建省福州市的三个名山,分别称为鼓山、乌山和于山。
- 轻云护翠微:轻云在天空中飘荡,仿佛是大自然的守护者,保护着远处的翠绿色山峦。
- 晓烟榕叶暗:清晨的薄雾弥漫在榕树叶子之间,使得整个景象变得昏暗。
- 春雨蔗田肥:春雨滋润了甘蔗田,使得土地变得肥沃。
- 野女修棕笠:野女正在修补她的棕褐色的斗笠。
- 溪人浣氎衣:溪边的人们在洗涤他们的麻布衣物。
- 啼鹃苦竹里:悲伤的杜鹃鸟在苦竹丛中鸣叫。
- 争道不如归:鸟儿们争相飞回自己的家园,而人们却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前行。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福州山水画面。诗中的“三山”指的是福州的三大名山,分别是鼓山、乌山和于山。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这三座山勾勒出来,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
首句“指点三山近,轻云护翠微”,诗人用轻松的口吻描述了三座山的临近,同时用“轻云护翠微”来形容那些轻薄的云雾,如同自然的守卫者般环绕在山的周围,给人一种宁静而又神秘的感觉。
次句:“晓烟榕叶暗,春雨蔗田肥。”则是描绘了清晨的景象和春天的生机。薄雾笼罩着榕树的叶子,使得整个景象显得有些阴暗。而春雨则滋润了甘蔗田,使得土地变得更加肥沃,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第三句:“野女修棕笠,溪人浣氎衣。”展现了福州人民的生活状态。野女正在修补她棕褐色的斗笠,而溪边的人们在洗刷他们麻布制成的衣服。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种宁静而勤劳的生活氛围。
最后两句:“啼鹃苦竹里,争道不如归。”则表现了鸟儿们的归乡之情。鸟儿们在苦竹丛中鸣叫,似乎在诉说着对家乡的思念。而人们却选择留在这里继续前行,与鸟儿们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归乡之路的感慨,以及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向往。
整首诗通过对福州山水的描述和对人物生活的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活气息的画面。诗人运用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描绘,将自然之美和人文之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山水之间,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