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流域五千里而遥,赖夷吾固圉强兵,力挽狂澜资砥柱;
使相勋名三百年仅见,痛诸葛鞠躬尽瘁,从今中土失长城。
【注释】
①挽张之洞联:《清通典》卷一百四十一:“(雍正)十一年,以总督张鹏翮为云贵总督,巡抚鄂、湘诸省。……至乾隆初,乃复置两江总督兼管江苏。……至嘉庆时,始分两江为两道,而总督兼辖江南北两省,于是江右遂无总督,但有督师。”夷吾:即“齐桓公”,春秋五霸之一。固圉:即“固本”,保持国泰民安,巩固国防。③使相:指张鹏举的官衔。诸葛亮在蜀汉任丞相,后出使东吴,因病逝途中,所以称其“鞠躬尽瘁”。④长城:指边防。⑤中土:中原地区。⑥“痛”字:意为痛惜惋惜。⑦“今”字:意为如今。
【译文】
长江流域五千里而遥,靠齐桓公巩固国防强大兵力,才力挽狂澜成为国家的支柱;
使相勋名三百年仅见,痛悼诸葛亮鞠躬尽瘁,从此中原失去长城一样的屏障。
【赏析】
此诗是为清朝末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张之洞写的挽联。张之洞曾于咸丰三年(1853年)和同治元年(1862年)两次出任两广总督,又于光绪五年(1879年)出任湖广总督。他在治理长江流域期间,大力整顿吏治,兴利除弊,发展经济,使这个地区逐步成为中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他又是近代海军事业的奠基人,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张之洞一生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却因病去世了。因此,诗人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他的敬仰之情。
第一句“长江流域五千里而遥,赖夷吾固圉强兵,力挽狂澜资砥柱”,是对张之洞治理长江流域功绩的高度赞扬。诗人运用“长江流域五千里而遥”这一典故,来表达对张之洞治理长江流域所做出的巨大贡献的敬佩之情。接着,诗人又运用“夷吾固圉强兵”、“力挽狂澜”等词语,来赞扬张之洞治理长江流域的卓越才能。其中,“夷吾固圉强兵”是指齐国国君齐桓公善于治国,能够巩固国防,壮大军队。“力挽狂澜”则是形容张之洞能够扭转乾坤,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最后,诗人用“资砥柱”一词来比喻张之洞在国家危难时刻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第二句“使相勋名三百年仅见,痛诸葛鞠躬尽瘁,从今中土失长城”则是对张之洞个人品德的高度评价。这里所说的“使相勋名”是指张之洞曾经担任过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等重要职务,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诸葛鞠躬尽瘁”则是指三国时期蜀汉丞相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风貌。最后,“中土失长城”则是形容失去了这样一位伟大的人才。
整首诗通过赞美张之洞治理长江流域的成就和个人品德,表达了诗人对这位历史人物的深深敬仰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英雄人物的怀念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