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云高髻半横陈,直向壶中认后身。
诗到秋来归雅淡,花从霜后见精神。
开怀且喜陶元亮,小隐惭非郑子真。
识得化工增减法,此心何处不生春。
瓶菊
如云高髻半横陈,直向壶中认后身。
诗到秋来归雅淡,花从霜后见精神。
开怀且喜陶元亮,小隐惭非郑子真。
识得化工增减法,此心何处不生春。
注释:
如云:形容菊花的花瓣像云一样飘浮。高髻半横陈:形容菊花盛开时,花枝半垂,宛如美人的发髻。直向壶中认后身:形容菊花的花朵仿佛在向壶中看自己的影子。诗到秋来归雅淡,花从霜后见精神:意思是说,到了秋天,诗歌也变得高雅平淡;而菊花经受了霜雪的考验,显得更加鲜活有力。开怀且喜陶元亮,小隐惭非郑子真:陶渊明是东晋著名的诗人,以田园诗闻名;郑子真则是指汉代的郑弘、郑太等人,他们因隐居不仕而被时人视为“清贫”。开怀且喜陶元亮,小隐惭非郑子真:表达了作者对陶渊明和郑子真的羡慕之情。识得化工增减法,此心何处不生春:这句话的意思是,只有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才能理解大自然的变化。即使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咏菊词。作者通过描绘菊花的美丽,抒发了自己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对人生的感慨。
首句“如云高髻半横陈”,形象地描绘了菊花的形态。如同云朵般高耸,又如同美人的发髻般半垂。这种描写不仅生动形象,而且富有诗意。接着,“直向壶中认后身”则进一步展现了菊花的高洁品质。它仿佛在壶中寻找自己的倒影,寓意着菊花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本色。
接下来两句“诗到秋来归雅淡,花从霜后见精神”,则是对菊花特性的进一步描绘。秋天到来,诗歌变得高雅淡泊;而菊花经受了霜雪的考验,更显得鲜活有力。这两句既表达了对秋天景色的喜爱,也赞美了菊花的品质。
第三句“开怀且喜陶元亮,小隐惭非郑子真”,则是对陶渊明和郑子真的怀念之情。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以其田园诗而闻名;而郑子真则是指汉代的郑弘、郑太等人,他们因隐居不仕而被时人视为“清贫”。这里作者用他们作为榜样,表达了自己对远离世俗纷扰、追求自然之道的向往之情。同时,“开怀且喜陶元亮,小隐惭非郑子真”也体现了他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与批判。
最后一句“识得化工增减法,此心何处不生春”,则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与领悟。作者认为,只有认识自然规律的人,才能理解大自然的变化。即使是身处逆境,也能保持乐观的心态。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态度的倡导。
这首诗以咏菊为主线,通过对菊花的描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