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情殊熳烂,问俗竟何如。
乐事喧鼍鼓,哀音转犊车。
蕃荒逃火鹿,海熟上潮鱼。
生理无妨陋,安恬可瑟居。
【注释】
物情殊熳烂:物态人情都十分美好。
问俗竟何如:询问风俗,究竟如何。问俗,是说考察民俗。竟,尽。何如,怎么样。终归如何。
乐事喧鼍鼓:快乐的事情在喧闹的鼍鼓声中结束。
哀音转犊车:悲哀的声音在牛车上回荡。
蕃荒逃火鹿:边远荒原上,人们争相逃避火灾。
海熟上潮鱼:沿海地区丰收,鱼儿在涨潮时被冲上岸来。
生理无妨陋:生活虽然简陋,但没有什么妨害。
安恬可瑟居:能够安闲自在地生活。
赏析:
此诗共二十首,每首四句,都是写景抒情的短章。全组诗以“秋日杂诗”命名,取意于《诗经•豳风》中的《七月》一篇。该诗描绘了农事生活的各个方面:春播、夏锄、秋收、冬藏等,而本诗则专就秋季而言。
开头两句写秋天的景色和气候特征:“物情殊熳烂,问俗竟何如。”意思是说,秋天的景色多么美好啊!但是,对于习俗的了解,终究是怎样的呢?这是从景物与习俗两个方面着笔,既写出了秋日景物的美好,又写出了对习俗了解的不足,表现了诗人对时俗的不满和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古诗十九首》中不少篇目也写过类似内容,如《行行重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等等。
第三四句是说欢乐的事都在热闹的鼍鼓声中结束了。哀怨的声音却在牛车上回响。这里把欢乐的气氛与悲伤的气氛作了对比。这两句也是从景物与情绪两个方面着笔,既写出了欢乐气氛的热烈,又写出了哀怨气氛的沉重,表现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不满和对人民疾苦的同情。
第五六句,写的是荒远之地的人们正在逃避火灾。第七八句写的是沿海地区丰收的景象,鱼群在涨潮时被冲上岸来。
最后二句,诗人用反问的语气说,尽管生活很简陋,没有什么妨害,但是能够过得去就行了。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一种安贫乐道的淡泊情趣。
全诗语言朴实无华,感情真挚深厚,意境开阔明净,富有民歌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