凿囷贯竹皮,括轮象日月兮卫其身,圆景双担色若银。
我闻无肠之东聂耳国,趋走捧持犹捧珍,又云一耳为衾一为茵;
非其苗裔强相效,呜乎坎德胡不辰!
这首诗是屈原的《远游》,全诗共四句,每句五字,押韵。下面是诗句的解释和赏析:
1. 凿囷贯竹皮,括轮象日月兮卫其身,圆景双担色若银。
- 注释:凿穿山石,穿透竹皮。比喻用巧妙的方法来保护自己,就像日月在天空中运行一样。”圆景”指明亮的月亮,”双担”则可能是指明亮的月光照在地面上形成的影子。
- 赏析:这里通过夸张手法,表达了诗人对自身才能的自信与自豪,以及面对困境时不屈的精神。
2. 我闻无肠之东聂耳国,趋走捧持犹捧珍,又云一耳为衾一为茵;
- 注释:据说有一个叫做聂耳的国家,那里的人们都追求美好的事物,就像捧珍贵的东西一样。这里的“一耳”可能是一个比喻,指代某种宝贵之物。
- 赏析:这部分可能是在描述一种理想化的社会或国家,人民追求美好如同珍视珍宝一般。这样的比喻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追求。
3. 非其苗裔强相效,呜乎坎德胡不辰!
- 注释:不是他们的后代应该效仿他们吗?唉,为什么命运如此多舛呢!这里的“坎德”可能是对某种不幸的指代,而“辰”在这里可能表示命运、时机等。
- 赏析:诗人通过强烈的反问表达了对命运的感慨和个人遭遇的不平。这种情感贯穿于整首诗,显示了诗人对于不公和不幸的深刻体验。
翻译:
- 凿穿了山石,穿过了竹子的皮,就像日月在天空中运行,照亮了大地。明亮的月光下,地上的影子仿佛银子一样闪烁。
- 我听说有一个名叫聂耳的国家,那里的人们都追求美好如同珍惜珍宝。有人说,其中一人的耳朵就是床,另一人就是被褥。
- 不是他们的后代应该效仿他们吗?唉,为什么命运如此多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