鼍鼓轰林人野哭,举尸焮炙昲以燠。蝇蚋不敢侵,蝼蚁漫相逐。
埋骨无期雨颓屋,安置鬼牛与鬼鹿。鬼残日夜伤幽独!
【注释】
“裸人”句:指在荒野中裸体的人们,因受到惊吓而发出嘲笑。
“鼍鼓”句:用鼍皮做的鼓在森林里咚咚地响着,人们在荒野中哀声哭泣,举起尸体炙烤,使尸体变热以驱除身上的恶气。
“蝇蚋”句:苍蝇蚊子也不敢接近,蝼蚁也漫不在乎地追逐着。
“埋骨”至六句:写鬼牛和鬼鹿,它们在风雨中无家可归,只好栖身于屋檐下或草丛中。它们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日夜受惊扰。
【赏析】
这是一首寓言小诗。《太平广记》卷五八七引《集异记》说:“唐贞元中,有鬼牛、鬼鹿自天而降,入长安城,行市上,饮其血者皆杀人;又食其肉,则狂痴不治。”此诗是诗人借这些怪诞之物来喻指那些奸邪小人,并以此表达对时政的不满。
一至四句:诗人描绘了一幅阴间的景象:一群裸体的人们,在荒野中发出笑声,他们听到鼍皮鼓声,吓得四处奔逃,举起尸体烤焦,使尸臭熏天。这四句诗把读者引入到阴森恐怖的境界,使人联想到那些被朝廷所排斥的小人在人间受到排挤、打击,最后落得身死他乡,成为野鬼,在阴间的鬼域中过着凄凉的生活。
五、六两句:写阴间鬼牛和鬼鹿无处安家,只好在屋檐下栖身,或栖息在草丛中。这里暗用了《庄子·秋水篇》中的典故,说鬼谷子曾游历楚国,楚王派使者向鬼谷子问兵法,鬼谷子回答说:“楚国的将军们,都是些贪财好色的小人,他们没有能力治理国家,我不愿意为他们效力!”楚王因此发怒杀了鬼谷子。诗人用这个典故来比喻那些在朝廷中受到排斥、打击、打击的奸邪小人(鬼牛与鬼鹿),在阴间的鬼域中过着凄凉的生活。
七八句:写阴间鬼牛和鬼鹿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生活,日夜受惊扰。
末句:鬼牛和鬼鹿虽然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但仍是日夜受惊扰。这里暗示了那些奸邪小人虽在阳间受到排挤、打击,但在阴间仍然无法摆脱恐惧和不安。全诗运用拟人化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阴间鬼畜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那些奸邪小人的憎恨之情。同时,诗中还巧妙地运用典故,将阴间鬼牛和鬼鹿比作在朝廷中受到排斥、打击的奸邪小人,使诗歌具有更深的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