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天时好,微霜入夜清。
布衾先得冷,草屋不宜城。
月助寒溪色,泉添落叶声。
道人无世味,终日掩柴荆。

九月

九月天时好,微霜入夜清。

布衾先得冷,草屋不宜城。

月助寒溪色,泉添落叶声。

道人无世味,终日掩柴荆。

译文:
九月的天气真好,夜晚微有凉意。
被子先感到寒冷,草屋不适合城市生活。
月亮帮助溪水清澈,泉水增添落叶的声音。
道士没有世俗烦恼,整天都掩上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九月的景色和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和对道士生活的向往。

首句“九月天时好”,直接点明了季节,九月是一年中的秋季,此时天时晴朗,气候宜人,为下文的景物描写奠定了基调。

第二句“微霜入夜清”,描绘了夜晚微霜的清新感觉,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

第三句“布衾先得冷”,描述了自己感受到的寒冷,可能是因为天气转凉或者是因为身处的环境较为封闭。这里的“冷”字也暗示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敏感。

第四句“草屋不宜城”,表达了对城市生活的一种厌恶或不适应,可能是由于城市的喧嚣和拥挤让诗人感到不适。这里的“不宜”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某种追求或向往。

接下来的四句分别从自然景观、声音、以及人物状态三个方面来描绘诗人的感受。“月助寒溪色”、“泉添落叶声”都是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述,来表达诗人的情感。而“道人无世味”,则是通过道士的生活状态来反映诗人对于世俗生活的超脱或厌倦。

最后两句,“终日掩柴荆”,则更加突出了道士的生活状态,他们常常闭门不出,以此来躲避世间的纷扰,这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这种生活方式的向往和理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秋天的景色和生活状态,同时也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体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