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昔南都沦覆日,金公忠烈间世出。
崎岖入闽慨熊公,国脉犹思延万一。
天意亡明势莫回,残生皈命维摩诘。
南渡文山有故乡,北征子美无家室。
一瓢一钵返江南,三峰得法华山律。
花宫今日蘖庵师,丹陛前朝司谏秩。
华山圆寂葬黄山,争光日月金公匹。
我游黄山至云谷,铁夫留我方丈宿。
松间忽到两肩舆,一是老尼一儒服。
自言金姓阆客名,奉姑扫塔黄山行。
姑受蘖庵亲付嘱,言之未尽涕泗倾。
太史正希是我祖,隐士静思是我父。
我父垂髫遭乱离,我祖捐躯报故主。
祖有女兮年十九,迸泪深闺携弟手。
惊传余胤破巢搜,负弟仓皇窜林薮。
兢兢形迹恐人知,祝发团茅苦相守。
天下承平弟长成,归理家园为娶妇。
弟复生儿喜可知,莫谓偷生惭杵臼。
金熊先约成秦晋,兵燹存亡断音信。

慈航道人金正希先生女辛巳春同侄阆客入黄山扫蘖庵和尚塔相见云谷赋此赠之

诗意解析:

这首诗是金正希在黄山与侄儿、友人相见时所写,表达了他对故国的哀思和对友人的赞赏。诗中描绘了他在黄山的场景,同时也回顾了他过去的事迹。

译文:
回忆过去南都沦陷的日子,金公忠烈间世而出。
崎岖进入福建感叹熊公,国脉犹思延万全。
天意灭亡明朝势不可回,残生皈命维摩诘。
南渡文山有故乡,北征子美无家室。
一瓢一钵返江南,三峰得法华山律。
花宫今日蘖庵师,丹陛前朝司谏秩。
华山圆寂葬黄山,争光日月金公匹。
我游黄山至云谷,铁夫留我方丈宿。
松间忽到两肩舆,一是老尼一儒服。
自言金姓阆客名,奉姑扫塔黄山行。
姑受蘖庵亲付嘱,言之未尽涕泗倾。
太史正希是我祖,隐士静思是我父。
我父垂髫遭乱离,我祖捐躯报故主。
祖有女兮年十九,迸泪深闺携弟手。
惊传余胤破巢搜,负弟仓皇窜林薮。
兢兢形迹恐人知,祝发团茅苦相守。
天下承平弟长成,归理家园为娶妇。
弟复生儿喜可知,莫谓偷生惭杵臼。
金熊先约成秦晋,兵燹存亡断音信。

关键词注释:

  1. 南都沦覆日:指明朝灭亡的那一天。
  2. 金公忠烈间世出:金公(金廷献)忠心耿耿,英勇无畏。
  3. 熊公:指熊廷弼,明朝末年的著名将领。
  4. 国脉犹思延万全:国家的血脉还希望延续下去。
  5. 天意亡明势莫回:上天已经决定了明朝的灭亡,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6. 三峰得法华山律:形容佛法高深,如华山一样巍峨。
  7. 花宫今日蘖庵师:指今天的师父像花宫那样美丽。
  8. 丹陛前朝司谏秩:指站在皇帝面前的谏议大夫。
  9. 静思是吾父:指他的隐居生活就像他的父亲那样宁静。
  10. 垂髫遭乱离:指他年少时就遭受战乱。
  11. 贼寻余胤破巢搜:贼寇搜查他的后代。
  12. 负弟仓皇窜林薮:形容他的弟弟被贼寇追捕,无处可藏。
  13. 兢兢形迹恐人知:形容他谨慎小心,生怕被人知道。
  14. 太史正希是我祖: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祖父。
  15. 静思是吾父:指他的隐居生活就像他的父亲那样宁静。
  16. 垂髫遭乱离:指他年少时就遭受战乱。
  17. 贼寻余胤破巢搜:贼寇搜查他的后代。
  18. 负弟仓皇窜林薮:形容他的弟弟被贼寇追捕,无处可藏。
  19. 兢兢形迹恐人知:形容他谨慎小心,生怕被人知道。
  20. 太史正希是我祖:太史公是司马迁的祖父。
  21. 静思是吾父:指他的隐居生活就像他的父亲那样宁静。
  22. 垂髫遭乱离:指他年少时就遭受战乱。
  23. 贼寻余胤破巢搜:贼寇搜查他的后代。
  24. 负弟仓皇窜林薮:形容他的弟弟被贼寇追捕,无处可藏。
  25. 兢兢形迹恐人知:形容他谨慎小心,生怕被人知道。
  26. 天下承平弟长成:天下恢复了和平,他的弟弟长大了。
  27. 归理家园为娶妇:回家料理家务,准备成婚。
  28. 弟复生儿喜可知:弟弟又生了儿子,真是让人欢喜。
  29. 莫谓偷生惭杵臼:不要因为苟且偷生而感到羞愧。
  30. 金熊先约成秦晋:指金熊(即金廷献)与秦晋(即秦桧)的约定成就了姻缘。
  31. 兵燹存亡断音信:战乱期间,消息中断。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廷献的生平事迹的回顾,展现了他的忠诚和牺牲精神。诗中运用了许多生动的意象和典故,如“金熊”指的是金廷献,“秦晋”指的是秦桧,这些都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事件的关注和思考。同时,诗中也表现了作者对故国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