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灼真意,高深致有余。
栋宇蟠天根,恍蹑洪蒙初。
流泉渟方池,清风洒前除。
遂使冰雪心,迥与尘世疏。
小住倦登陟,初地供轩渠。
檐楹瞰江海,一气镂清虚。
洞庭但浩瀁,岂是仙人居。
岚色幻今古,蟪蛄鸣春秋。
纷埃事徒满,所尚高王侯。
岳岳怀古人,正气谁与俦。
劲节在天壤,不毁同山丘。
何来逸情叟,舒卷千载忧。
杖履复舟楫,逍遥继寻幽。
好诗藏名山,披读起龙湫。
梧冈有凤凰,别浦浮野鸥。
名德砺公等,终焉吾所求。
风云薄岩壑,悚焉不可留。
【注释】
①同曹秋岳先生:与曹秋岳先生同行。曹秋岳,字秋岳,浙江嘉兴人,有《秋岳诗集》。韬光庵:位于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境内。高忠宪公:指宋代诗人高翥(zhù)。
②真意:真心诚意之意。
③致:达到、尽致。余:多余。
④栋宇:房屋、楼阁。天根:指天地的根基。
⑤洪蒙:混沌未开的状态。
⑥流泉:流动的泉水,这里指山中的泉水。方池:方形水池,这里指山中池塘。
⑦清风:清凉微风。洒:拂过,吹过。前除:前面空地。
⑧冰心:比喻清正廉明之心。
⑨尘世:尘世生活。
⑩小住:暂居或停留。倦登陟:因小住而感到疲倦,即厌倦攀登。
⑪霁:雨后天晴。轩渠:轩敞宽敞的门廊。
⑫檐楹:房屋屋檐下的建筑结构。瞰江海:俯视江海。一气镂清虚:整座建筑都雕刻得空灵透剔。
⑬洞庭:洞庭山,在今湖北鄂城县西,又名包山、洞庭石林、九叠岩等,相传为舜葬二妃处,是著名的旅游胜地。浩瀁:水势浩瀚的样子。岂:难道。
⑭岚色:山间云雾的颜色,泛指山景。幻今古:如画般的山水变幻无穷。蟪蛄(huì gú )鸣春秋:指蟪蛄鸣叫的声音和春天、秋天的气息。蟪蛄是一种昆虫,生活在树上,以夏末秋初鸣叫为特点,所以用它来比喻春天和秋天。
⑮纷埃事:纷繁的世俗之事。徒满:徒然装满了。所尚:崇尚的、追求的。高王侯:高官显爵。
⑯岳岳:山巍峨的样子。怀古人:怀念古代的人。正气:正直的精神。俦(chuó):匹敌。
⑰劲节:刚强不屈的品质。
⑱逸情叟:闲适放达的老人,这里指的是陶渊明。
⑲舒卷:形容文词舒展自如。千载忧:千年之忧,指作者心中的忧愁。
⑳杖履:手杖、鞋子,代指步行、行走。舟楫:船桨、船。逍遥:自在闲适。寻幽:寻求幽静之地。
㉑好诗:优美的诗歌。名山:有名的山,这里指庐山。披读:仔细阅读。起龙湫:引起龙宫瀑布。龙湫,指江西星子县西北的大江之中,相传有龙居住,江中有大瀑布,声若雷鸣,故称龙湫。
㉒梧冈:山上的坡岗地带。凤凰:凤凰鸟,吉祥之鸟,这里指美丽的山峰上栖息的凤凰鸟。别浦:另一条路,别岸。浮野鸥:飘飞于野外的鸥鸟。
㉓砺:磨砺。砥柱(dǐ zhǔ):一块巨大的岩石,在河南省三门峡市黄河峡谷中突入河中,形似剑柄,高约50米,宽约15米,底面略呈椭圆形,颜色为灰黑色,表面光滑,是黄河上的著名景点之一。
【赏析】
此组诗共十首,这是其中的第五首。此诗写游韬光寺时的感受,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超脱世俗的向往之情。
第一句“山水灼真意”,点明了游历的目的。第二句“高深致有余”说明游览后的感悟。第三句“栋宇蟠天根”写出了游山的所见景象。第四句“恍蹑洪蒙初”,进一步描绘游山的情景。接下来两句写游山时的所见所闻。第六句“遂使冰雪心”,表达出一种超然物外的心态。第七句“迥与尘世疏”,进一步强调这种心态。第八句“小住倦登陟”,说明作者已经游玩得很疲倦了。第九句“初地供轩渠”,表明休息之后的心情轻松愉悦。第十句“檐楹瞰江海”,描绘了周围环境的美好。第十一句“一气镂清虚”,表现出作者的超凡脱俗之情。第十二句“洞庭但浩瀁”,进一步渲染了一种空旷辽远的感觉。第十三句“岂是仙人居”,表达了作者的一种质疑和困惑。第十四句“岚色幻今古”,表现了大自然的神奇美丽。第十五句“蟪蛄鸣春秋”,通过蝉鸣之声,表达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第十六句“纷埃事徒满”,表达了对纷乱世俗的不满。第十七句“所尚高王侯”,表明作者追求高尚的境界。第十八句“岳岳怀古人”,表达了对于先贤的怀念和敬仰。第十九句“正气谁与俦”,表现了对于正直精神的追求。第二十句“劲节在天壤”,表达了对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第二十一句“不毁同山丘”,表明作者的人生态度是坚定的。最后两句“何来逸情叟,舒卷千载忧”,进一步强调了作者追求理想的决心和信念。
全诗语言简练,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充分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美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