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生篱畔。风清庭院。听莎鸡、一声轻啭。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再休来、絮人肠断。
阶前频唤,床头低叹。这情怀、谁堪分辩。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半闲堂、霜飞蛩怨。

诗句释义:

  1. 凉生篱畔。风清庭院。 —— 描述蟋蟀鸣叫时带来的凉意和清新的庭院氛围。
  2. 听莎鸡、一声轻啭。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 —— 形容蟋蟀的声音轻柔而悦耳,如同莎鸡的叫声,但蟋蟀的鸣叫似乎触动了诗人内心的忧愁,让他感到眉宇间充满了愁思。
  3. 再休来、絮人肠断。 —— 表示不再让蟋蟀来打扰人的思绪,希望它不要再出现,以免让人心烦意乱。
  4. 阶前频唤,床头低叹。这情怀、谁堪分辩。 —— 描述了自己频繁听到蟋蟀的叫声在阶前,在床头低声叹息的情景。表达了对这种声音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情感。
  5. 岁岁秋高,向金笼、十分雄健。半闲堂、霜飞蛩怨。 —— 暗示着每年的秋天,蟋蟀都会变得更加雄壮有力,而在半闲堂中,蟋蟀的鸣声仿佛带有怨恨之情。

译文:

蟋蟀在篱笆旁边鸣叫,庭院里风清气爽。我听到蟋蟀的叫声,心中涌起了一丝忧愁,仿佛是秋天的到来让我想起了往事。我不想再让它打扰我的思绪,让它不要再来烦扰。

我在阶前频频呼唤蟋蟀,在床头低声叹息。这种情感,谁能说得清楚?蟋蟀的叫声年复一年地响起,在秋日的阳光下变得格外雄壮有力。我独处时,听着蟋蟀在半闲堂中的鸣声,似乎带着一丝怨恨。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蟋蟀的鸣叫声给诗人带来的感受,以及他对这种声音的情感反应。首句“凉生篱畔。风清庭院”设定了一个宁静舒适的环境背景,为后续的蟋蟀鸣叫做铺垫。第二句“听莎鸡、一声轻啭”,则具体描写了蟋蟀的鸣叫声,给人以清晰的感觉。第三句“咽露吟秋,却催起、眉峰愁案”,将蟋蟀的声音比喻为秋天的到来,引发了诗人心中的忧愁,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敏感和对生活的感慨。接下来四句通过“再休来”、“阶前频唤”、“床头低叹”等动词短语,生动地传达了诗人被蟋蟀声音打扰时的无奈与烦躁。最后一句“这情怀、谁堪分辩”,表达了诗人对这种感情无法用语言表达的无奈。整首诗以蟋蟀的鸣叫为主线,通过对蟋蟀声音的描述和自己的反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世界,以及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