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盈妆束,森森剑气,不逡巡、首途迢递。
晓角吟风,看依旧、乌蛮新髻。
魏城边、戟门开未。
封疆何幸,安危不系。
怪蛾眉、瞥然能此。
漳水铜台,惹千古、茫茫清泪。
渺愁吟、碧天无际。
【注释】
盈盈妆束,森森剑气:意思是穿戴整齐的服饰,剑拔弩张的气势。
不逡巡、首途迢递:指不停留就上路远行。
晓角吟风:即听到晓角吹奏《风》曲时。
乌蛮新髻:即“蛮”人女子所戴的新髻。
魏城边、戟门开未:意思是魏城边关的大门是否敞开。
封疆:边境。
何幸:有幸。
安危不系:国家的安全与否与己无关。
怪蛾眉、瞥然能此:意思是奇怪她那眉毛多么漂亮,能一下子完成这个任务。
漳水铜台:传说中黄帝在漳水铸鼎的地方。
惹千古、茫茫清泪:惹起千年的悲凉泪水。
渺愁吟、碧天无际:无边无际地吟咏着,愁思无限。
【赏析】
此词是一首闺怨之作。词人借女主人公的口吻,抒发对丈夫远征的忧虑和对国家的关心之情。全词通过描绘人物的肖像、举止和内心活动等,塑造了一位聪明多智而又忠君爱国的巾帼英雄形象。
就以“盈盈妆束,森森剑气”写其外貌,“森森剑气”形容女主人公的刚强性格和武艺高强,也暗寓其丈夫出征的紧张气氛。接着,用“不逡巡、首途迢递”来写其夫出征的情景;“晓角吟风,看依旧、乌蛮新髻”两句,则描写了她在丈夫出发后思念丈夫的情状,以及她为丈夫担心的心理。“乌蛮”,古代西南少数民族名,这里泛指边疆各族。“新髻”即“蛮”字的谐音。“魏城边、戟门开未?”这是说,魏城边关的大门是否已经敞开,暗示丈夫是否已到达边关。这两句既写出了她对丈夫的牵挂,又透露出对国家安全的担忧。以下三句,则进一步描写女主人公的形象:“封疆何幸,安危不系”,意思是国家的安全和祸福全都与我无关,我只是一个普通女子而已。“怪蛾眉、瞥然能此”,意思是奇怪她的眉毛是多么漂亮,能一下子完成这个任务。这里的“蛾眉”,指女子的眉毛,也比喻女子。“漳水铜台”,传说中黄帝在漳水铸鼎的地方,这里是用典,表示对黄帝的赞美。“惹千古、茫茫清泪”,意思是惹起千年的悲凉泪水。这一句既是对女主人公的赞美,也是对她自己命运的叹息。最后,词中的女主人公以“渺愁吟、碧天无际”作结,表达了自己无限的愁绪和哀伤。整首词通过对女主人公的刻画,展示了一个忠君报国的巾帼英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忧虑和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