芙蓉不好。
荼蘼不好。
是桃花、桃叶都好。
来自秦淮,□似比,流莺娇小。
怎消他、一枝袅袅。
吴绫裁了。
越罗裁了。
怕鸳鸯、一对颠倒。
刺绣多闲,尽一十二时调笑。
写兰葩、未嫌太少。
诗句解析与译文:
- 芙蓉不好。 - 这句表达了对芙蓉花的不喜欢或不欣赏的情感,可能因为某种原因觉得它不符合个人的审美或期望。
- 荼蘼不好。 - 类似地,荼蘼花也没有引起赞赏,可能是因其特性或其他因素。
- 是桃花、桃叶都好。 - 此句转向肯定,提到桃花和桃叶都很美好,暗示着春天的气息和美丽。
- 来自秦淮,□似比,流莺娇小。 - 描述花朵来源于秦淮河,并且像小鸟儿般轻盈可爱,增加了诗意和画面感。
- 怎消他、一枝袅袅。 - 表达对于这枝花的欣赏之情,尽管其他花不如它,但依然被其姿态所吸引。
- 吴绫裁了。 - 使用“裁”字,可能暗示着用精致的布料来裁剪或装饰这朵花。
- 越罗裁了。 - 同样地,用另一种贵重的面料(越罗)来描绘或修饰这朵花,增加其珍贵和美丽的感觉。
- 怕鸳鸯、一对颠倒。 - 使用“鸳鸯”比喻这对美丽的花朵(可能指两株并排生长的花),担心它们的位置会颠倒,意味着它们的美丽太过引人注目,让人难以直视。
- 刺绣多闲,尽一十二时调笑。 - 这句话描述了一种轻松自在的生活态度,即使在忙碌中也能找到乐趣,享受生活中的小确幸。
- 写兰葩、未嫌太少。 - 最后一句表明,即使只是简单的一朵兰花,也是值得珍惜和赞美的,强调了生活中简单美好的事物也同样重要。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不同花卉的描述和对比,展现了诗人在自然美面前的复杂情感。从开始的否定到后来的肯定,再到最后的平和接受,反映了作者对美的多元理解和审美的变化。同时,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花卉的形态和气质,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动和动感。此外,诗中的“鸳鸯”、“越罗”等元素也展示了诗人对精致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在繁忙生活中寻找到的小幸福。整体上,这是一首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对生活中细微之处的感悟和珍视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