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色江声共寂寥,十三陵树晚萧萧。
中原事业如江左,芳草何须怨六朝。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及手法能力,解答时需要了解诗句内容,把握其情感。
“山色江声共寂寥”,意思是:青山、碧水与寂静无声的哀思相互交融,显得格外凄清;“十三陵树”,指的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所在之地,因树多且茂密而得名;“晚萧萧”,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的声音。“中原事业如江左”,意思是:中原(指长江以北地区)的事业已不复存在,如同长江之水向东流去一般;“芳草何须怨六朝”的意思是:何必因为六朝的繁华而感到悲伤呢?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答案】
译文
青山、碧水与寂静无声的哀思相互交融,显得格外凄清;十三陵树,指的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所在之地,因树多且
茂密而得名;晚萧萧,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的声音。中原(指长江以北地区)的事业已不复存在,如同长江之水向东流
去一般;何必因为六朝的繁华而感到悲伤呢?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高度关注。
赏析
这首诗是怀古诗。作者借古喻今,抒发了对故土沦丧的悲痛之情和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
诗的前两句写自然景物的萧条,为怀古诗创造了一种特定的气氛。首句“共寂寥”三字,将青山、碧水和寂寞无闻的景象融合为一,既写出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感受,也写出了诗人内心感受,同时点明了怀古的特定对象——青山、碧水和寂寞无闻的景色。次句“十三陵树晚萧萧”,则通过描写十三陵周围的树木在秋风中萧萧作响,表现了深秋时节,寒风凛冽,草木摇落的自然景色。
第三、四句写历史兴亡,感慨国运之衰败。诗人由眼前的山川草木想到历史上的王朝更迭。“中原事业”,指黄河以南地区。“江左”,泛指长江下游一带,古代常以东晋、宋、齐、梁、陈等朝代为“江左”。这里用典,暗含着对南朝统治者偏安江南的不满。最后一句“芳草何须怨六朝”,意思是:为什么还要为六朝(指东晋、宋、齐、梁、陈五朝)的灭亡而忧伤叹息呢?诗人以景结情,表达了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和对现实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