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
西风不解征人语,一夕萧萧满大旗。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注意关键词“无端”“寄”。此为元代辛文房的《别赋》。
【答案】
注释:
无端:无缘无故。寄:寄托(思念)。西风不解征人语:秋风不懂人的言语。萧萧:形容风声凄厉。大旗:军旗下。
赏析:
全诗首句写月照别离。次句写相思寄何地。三、四句写秋风不懂人的言语。末句写军旗上一片秋色,更增离愁。
边月无端照别离,故园何处寄相思。
西风不解征人语,一夕萧萧满大旗。
【解析】
题干要求分析诗歌的内容、形式,注意关键词“无端”“寄”。此为元代辛文房的《别赋》。
【答案】
注释:
无端:无缘无故。寄:寄托(思念)。西风不解征人语:秋风不懂人的言语。萧萧:形容风声凄厉。大旗:军旗下。
赏析:
全诗首句写月照别离。次句写相思寄何地。三、四句写秋风不懂人的言语。末句写军旗上一片秋色,更增离愁。
致张纯修手简 【其八】 久未晤面,怀念甚切也,想已返辔津门矣。奚汇升可令其于一二日间过弟处,感甚,感甚!海色烟波,宁无新作?并望教我。十月十八日。成德顿首。 【其九】 姚老师已来都门矣,吾哥何不于日斜过我。不尽。成德顿首。三月既日。 【其十】 花马病尚未愈,恐食言,昨故令带去。明早家大人扈驾往西山,他马不能应命,或竟骑去亦可。文书已悉,不宣。成德顿首。 【其十一】 德白:比来未晤,甚念
致张纯修手简 【其四】 两天的身体已经大安吗?我昨天突然头痛,喉部肿胀。今天稍微好一点,但还没有完全痊愈。道兄你的身体非常健康,或许一二天内能到荒斋一谈,那该多好,多好。特此不一一。来中顿首,还有一要语,为老师事,欲商酌。又拜。 【其五】 厅联书上,很惭愧不堪。昨天竟大饱而归,又承吾哥不以贵游相待,而以朋友之礼待之,真不啻即饱以德也。谢谢!这真是了解我的人啊。当我图报于吾哥之前的时候
致张纯修手简 【其一】前求镌图书,内有欲镌“藕渔”二字者。若已经镌就则已,倘尚未动笔,望改篆“草堂”二字。至嘱,至嘱!茅屋尚未营成,俟葺补已就,当竭诚邀驾作一日剧谈耳。但恨无佳茗共啜也。平子望致意。不宣。成德顿首。初四日。 【其二】 足称名手。然自愚观之,刀锋尚隐,未觉苍劲耳。但镌法自有家数,不可执一而论,造其极可也
紫府追随结愿深,曰归行色乍骎骎。 秋风落叶吹飞舄,夜月横江照鼓琴。 历劫升沉宁有意,孤云去住亦无心。 贞元朝士谁相待,桃观重来试一寻。 注释: 1. 紫府追随结愿深,曰归行色乍骎骎:紫府是道家的神仙居所,追随和结愿都是修行者对仙界的向往和追求。曰归行色乍骎骎,意思是说我要回家了,行色匆匆。 2. 秋风落叶吹飞舄:秋风中落叶飘飞,如同人的衣履被风吹起。 3. 夜月横江照鼓琴:夜幕中的月光洒在江面上
卢子谅,字子谅(一作“子谅”),唐代诗人。 谢朓《拟行路难》有句云:“日暮碧云合,佳期万里程”,本诗第一句即以之起兴。《文选》李善注引郭璞《游仙》云:“谢灵运尝登江陵楼,作诗云:‘日暮碧云合,佳期万里程’。”可见此诗当为作者拟谢朓《拟行路难》而作。 代谢,犹言更替、更换;感,指对时序的感应;代谢感时序:谓对时光流逝的感受。迭微叹日月:谓感叹时光荏苒。 憝,恨。鶗鴂,又名伯劳,春末鸣叫,其声凄切
诗句: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孤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 译文: 明月啊,你如此多情,一定会嘲笑我现在的孤独和落寞,辜负了我心中的春意与期待,只能独自一人漫步在这寂静中吟诵着心中的忧愁。 注释: - 这首词是纳兰性德在1684年创作的一首词,当时他正在远离京城、隐居在东北的白山黑水间。 - “明月多情”指的是明月仿佛具有人类的情感,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孤独与落寞。 -
【注释】 1.河传:词牌名。又名“河满子”、“河满”。有六十六字、七十八字、九十字三种不同的格式,这里用的是六十六字的格式。 2.春浅,红怨:指春天已到,但花期未到的时节,花儿还没有开,所以是红怨。 3.掩双环:用双环遮住脸。 4.微雨花间:雨点落在花丛中。 5.画闲:指画像,此处指女子的画像。 6.阑珊(lán shān):形容残败的样子。 7.香销轻梦还:香消玉殒,梦中的人儿又回到了现实。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严冬中独自面对冷风的孤独与无奈,同时展现了他内心对温暖、温馨生活的向往。 首句“采桑子”,取自宋代女诗人朱淑真的《蝶恋花·送春》中的词牌,此处用以引出全诗的主题。整首诗以“严宵”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冷清、孤寂的画面:诗人被寒冷惊醒,扑面而来的是冰冷的霜气。这里的“严宵”既是时间的指代,也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和心境——寒夜难眠。 第二句“斜汗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诗句输出:马卿苦忆红泥阁,我亦伤心碧树村。 译文输出:我的好友马卿深深怀念着那曾经的繁华红泥阁,我也因思念故乡而心伤不已,仿佛回到了那个被绿树环绕的村庄。 关键词注释:红泥阁,合欢桃核,被弃女子的恨意;碧树村,情郎的眷恋;病骨,形容诗人身体虚弱;词客死,指诗人因疾病而早逝;攀折,意为攀折柳枝以寄托哀思;招魂,指招魂祭祀。 赏析:这首诗是唐代文学家温庭筠的《柳枝词二首·其一》
诗句释义 1 金菊对芙蓉·上元:这句诗描述了元宵节的夜晚。在古代,人们常用“金菊”和“芙蓉”(荷花)来象征节日的氛围。上元是指农历正月十五的晚上,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灯节”。 2. 金鸭消香,银虬泻水:这两句描绘了节日夜晚的繁华景象。金鸭是古代的一种装饰品,用来熏香,这里可能指的是点燃香料以驱散寒气。银虬则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龙形态的金属装饰品,这里可能是用来形容装饰华丽的灯笼或灯具
【注释】 芙蓉殿:唐玄宗所建的一座宫殿,在骊山华清宫。御河:指渭水。残月西风:残照、晚风。并马看:骑马观赏。十里松杉:指骊山西面的山中十里松杉林。西山:指华山。此诗写诗人游览华山,见其奇景而赞叹不已。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焕的作品。首句“玉泉”,点明作者游历之地——长安附近的华清池;第二句“芙蓉殿俯御河寒”,“芙蓉”指华清宫,“御河”即渭水,这里暗含着作者游览华清宫时的心情和景色
这首诗描绘了古北口的景象,并表达了诗人对于战争与和平的思考。下面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1. 乱山如戟拥孤城,一线人争鸟道行。 - 乱山:形容山峰错落有致,形态各异;"如戟"则形容山峰如同长矛般挺立。 - 孤城:一座孤立无援的城池,可能象征着边境上的小城或要塞。 - 一线:形容道路狭窄,几乎只能容纳一人通过。 - 人争:指人们为了通过而努力争夺。 - 鸟道:比喻道路险峻,如同飞翔的鸟儿。 2.
【注释】: 1. 秋日送徐健庵座主归江南:在秋天送别徐健庵座主回江南。座主,对别人的敬称。2. 江枫千里送浮飔:江边枫树成行,像一片片飞动的风。浮飔,指风。3. 玉佩朝天此暂辞:我带着玉饰的佩剑,暂时告别朝廷。4. 黄菊承杯频自覆:黄菊盛开时,我常常自己斟酒喝。5. 青林系马试教骑:在青翠的树林里放马练习骑马。6. 朝端事业留他日:朝廷上的事业,留给以后的人去做。7. 天下文章重往时
南海子 红桥夹岸柳平分,雉兔年年不掩群。 飞放何须烦海户,郊南新置羽林军。 注释:南海子:位于今北京市西北,是北京最大的皇家园林之一。红桥:指横跨在南海子的水面上,连接两岸的桥梁。雉兔:泛指动物,这里指的是鸟类。飞放:这里指放飞鸟儿。何须:不需要。烦:麻烦。海户:指南海子的水边。郊南:指靠近郊外的地方。羽林军:古代的一种军队,这里可能是指新建的羽林军。赏析:这首诗描绘了南海子的自然风光和军事设施
南海子 分弓列戟四门开,游豫长陪万乘来。 七十二桥天汉上,彩虹飞下晾鹰台。 注释: - 分弓列戟四门开:形容南海子四面有坚固的防御设施,如弓箭和戟等兵器排列在城门两侧。 - 游豫长陪万乘来:描述皇帝常常陪同游弋在南海子周围,享受皇家的游乐和休闲时光。 - 七十二桥天汉上:指南海子上有七十二座桥梁跨越天河,象征着皇权的尊贵与辉煌。 - 彩虹飞下晾鹰台:描绘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彩虹挂在湛蓝的天空中
【解析】 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内容、思想情感及手法能力,解答时需要了解诗句内容,把握其情感。 “山色江声共寂寥”,意思是:青山、碧水与寂静无声的哀思相互交融,显得格外凄清;“十三陵树”,指的是明朝十三位皇帝的陵墓所在之地,因树多且茂密而得名;“晚萧萧”,形容树木在秋风中摇曳的声音。“中原事业如江左”,意思是:中原(指长江以北地区)的事业已不复存在,如同长江之水向东流去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