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病偏僧热,今朝又怯凉。
秋阴含雨重,野树划沙长。
马矢煨茶苦,骡纲载果香。
一餐吾隗汝,底事宿舂粮。
【注释】朝阳门:京城外城门名,在今北京市朝阳区。通州:即通州县。燕郊:今北京怀柔区东南一带,属通州辖境,有长城遗址。多病:身体衰弱。偏僧热:僧人多病,天气渐热。今朝:今天。怯凉:害怕寒冷。秋阴:秋天的阴气。含雨重:雨水浓厚。野树:指野地、野外树木。划沙:风吹动水面波纹。马矢:喂马的草料或粮食。煨茶苦:煮茶时,因火候不足或水少而味道苦涩。骡纲:骡子拉的车套。载果香:骡子拉的车套中放有水果,散发出香味。吾隗汝:指自己和对方。
【译文】
京城外城门朝阳,我又一次来到通州。身体虚弱,又感秋风袭来,心里害怕寒冷。秋天阴气笼罩着,雨水浓重,野地树木被刮得发出沙沙声。
喂马的草料或粮食煮出的茶,味道苦涩;骡子拉着车套装满了水果,散发出香味。今天你和我分别,为什么还要辛苦地准备粮食呢?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元和九年(814)九月出使吐蕃归途中经过通州时所作。诗的前六句写旅途之景,七、八句写旅途之思,最后两句写离别之情。诗虽短小,但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耐人寻味。
首联“出朝阳门次通州宿燕郊”,点出了自己的行踪。朝阳门是京城外城门名,在今北京市朝阳区。通州是当时京城的一个外围城,与京城隔一条通运河相望。诗人从朝阳门出发,一路西行,到了通州。燕郊是通州郊外地名,这里指通州城外的荒野地带。诗人由朝阳门至通州,再至燕郊,一路上所见所闻都十分具体。“多病偏僧热,今朝又怯凉。”这两句用一“多”字和两个“又”字,表达了诗人对旅途的不适之感。“多病”既指身体上的不适,也指心理上的不安。“偏僧热”,指僧人身体较弱,容易生病。“今朝又怯凉”则是说,今天天气又转冷了,连僧人也怕冷了。诗人以身作则地表现出了自己对这种气候的不适应。
颔联“秋阴含雨重,野树划沙长”。这是写旅途中的自然景色。“秋阴”指的是秋日阴沉之景,“含雨重”表明秋雨连绵不断地下着。“野树”是指野外的树木。“划沙长”形容雨后风吹过树枝,树叶沙沙作响的声音。这一联描写的是秋季的风雨天气,给人一种萧瑟之感。
颈联“马矢煨茶苦,骡纲载果香”。这是写旅途中的艰辛。“马矢”指喂马的草料或粮食。“煨茶苦”,说明煮茶叶时火候不足或水量不足而导致的茶味苦涩。“骡纲载果香”,是写骡子的拉车套里放着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这一联描写了旅途中的艰辛生活,以及沿途的自然风光。
尾联“一餐吾隗汝,底事宿舂粮”。这是表达离别之情。“一餐吾隗汝”指吃一顿饭而已,表示自己并不想留在这里过夜。“底事”就是何事之意,问的是为什么要过夜的原因。“宿舂粮”意思是说为何要过夜去舂米,也就是要过夜的原因。这一联表达了自己不想过夜的原因,以及与对方的告别之情。
全诗通过对旅途中自然景色的描写、对艰苦生活的感受,以及对离别之情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