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斋不为学长生,长跪高堂献芋羹。
歌罢《采薇》人尚少,肯因龙卧老躬耕。
注释:
十一月初六江上赠恽生兼呈张子:十一月,古人以农历十一月为小阳月,此时正值岁尾。朔,农历每月初一,即每月第一天。江上,指送别之地在江边。恽(yuān),人名。兼呈:同时赠送给。张子,这里指朋友的名字。
清斋不为学长生,长跪高堂献芋羹:清斋,清静而简朴的斋戒。长生,道教用语,指长生不老。长跪高堂,对父母长辈表示敬意,行跪拜礼。献芋羹,指献上蒸熟的芋头汤。
歌罢《采薇》人尚少,肯因龙卧老躬耕:歌曲《采薇》,是《诗经·小雅·采薇》中的诗篇。这首诗描绘了周代征夫从征时艰苦的生活和思归之情。歌罢,指歌唱结束。人尚少,意指当时的人还很少懂得或能够体会到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采薇》原诗共三章,第一章写“戎车既驾”时的艰难,第二章写“四牡騑騑”时的辛苦,第三章写“靡室靡家”时的忧患。这三章分别描写了出征、行军和思归三个不同阶段的情景。人尚少,意指当时的人都很少懂得或能够体会到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肯因,怎敢因为。龙卧,传说中伏羲氏所乘之龙。比喻隐居者。老躬耕,指隐居者躬耕自食。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送别友人恽生,并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友人身上。
首联“清斋不为学长生,长跪高堂献芋羹”,说诗人清静斋戒是为了修身养性,并不是为了追求长生不死。诗人通过自己的行为表现,表明自己并不贪图富贵荣华,而是甘愿过着淡泊宁静的生活。这两句表面上看似平淡无奇,实则蕴含深意。诗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表达自己对于世俗名利的鄙弃与不屑,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的坚定与执着。
颔联“歌罢《采薇》人尚少,肯因龙卧老躬耕”,是诗人对友人的期望与祝愿。这两句诗的意思是,当《采薇》这首歌结束时,人们仍然很少能够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情感。因此,诗人希望恽生能像龙一样卧居山野,躬耕自食,过一种隐逸的生活。这里的“龙卧”并非真的指龙在山中休息,而是指隐居不问世事的人。诗人通过这样的愿望,表达了他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尾联“歌罢《采薇》人尚少,肯因龙卧老躬耕”,诗人通过这样的诗句来抒发他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认为隐居是一种值得赞美的生活方式,它远离了尘世的喧嚣与纷扰,让人能够静心思考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未来的岁月里,能够像龙一样卧居山野,躬耕自食,过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
整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这一事件,展示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与追求。他用自己的言行来表达这种思想情感,同时也传达出对友人的关心与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