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门长啸后,谁复识孙登。
齿砺南山石,心枯北海僧。
百年闲鹤立,千里困龙腾。
却羡平湖雁,冥冥巧避矰。
诗句释义与赏析:
- 奉寄孙先生
- 注释:“奉”表示尊敬,“寄”指送。这里表达诗人对孙先生的敬意,通过书信的形式进行交流。
- 译文:我敬仰并寄给尊敬的孙先生。
- 苏门长啸后,谁复识孙登
- 注释:“苏门”指的是古代文人墨客聚集之地,如苏东坡等。此处可能暗指孙先生在苏门中的杰出地位或才华。
- 译文:自从我在苏门长啸之后,又有谁能识别出孙登呢?
- 齿砺南山石,心枯北海僧
- 注释:“齿砺”意为磨利牙齿,比喻磨练、修行。“南海僧”通常指的是生活在南海的僧侣,这里用来形容孙登的修行态度和成就。
- 译文:我的牙齿如同打磨过的石头一般坚硬,内心却像南海边的僧人一样空灵无物。
- 百年闲鹤立,千里困龙腾
- 注释:“百年”和“千里”都是形容时间之长,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姿态。 “鹤立”意味着鹤独自站立,象征着高洁独立;“龙腾”则形容龙腾飞升,暗示着力量与活力。
- 译文:我像一只百年的闲鹤那样孤独地站立着,而我的内心却像一条千里之外的困龙般充满力量和活力。
- 却羡平湖雁,冥冥巧避矰
- 注释:这里的“平湖”可能是作者心中的理想境界,而“矰”(zhēng)是一种古代用来射鸟的工具,比喻诱惑或陷阱。
- 译文:我却羡慕那只在平静湖面上飞翔的雁,它巧妙地避开了那些诱人的诱惑和陷阱。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孙先生的形象和他所处的环境,通过对比自己和其他人物(如鹤、龙、雁)的特质,展现了孙先生的独特性格和生活态度。诗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隐喻,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