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暮临高堞,江城返照中。
暝烟生远岫,秋水送孤篷。
岸迥芦花白,林疏柿叶红。
晚山钟磬发,惆怅下西风。
【注释】:
城西晚眺:在城西登高远望,看夕阳的景色。
暮临:日落时分。
临:登。
堞:城墙上的矮墙。
返照:日落时的余晖。
暝烟:傍晚时升起的薄雾。
生:生长、出现。
岫:山崖。
秋水送孤篷:秋天的水波好像把一只孤舟送走。
岸迥:江岸遥远。
芦花白:芦苇花白如雪。
林疏:树林稀疏。
柿叶红:柿子树的叶子红得像熟透的果实。
晚山钟磬发:傍晚时传来钟声和磬的声音。
惆怅下西风:因思念而感到悲伤,想随风而去。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晚年的作品,表现了诗人对家乡山水的怀念之情。诗中通过描写日暮时分的景色和声音,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以及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首句”日暮临高堞,江城返照中”,诗人以日暮之时登上高堞眺望江城,描绘出一幅壮丽的景色。在这里,诗人将日暮时分的天空比作一片巨大的画布,而江城的倒影则像一块宝石镶嵌在上面。这种对比,使整个画面显得更加宏大和壮观。
第二句”暝烟生远岫,秋水送孤篷”,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日暮时分的景象。远处的山峦被薄雾笼罩,仿佛仙境一般;而那江面上的水波荡漾,仿佛在送别着那只孤独的船篷。这里的”暝烟”、”孤篷”等词语,都形象地勾勒出诗人心中所想的画面,使整个场景更加生动。
第三句”岸迥芦花白,林疏柿叶红”,诗人又描绘了江边的景色。岸边的芦苇花白如雪,与周围的环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那片树林中的柿子树叶也红得像火一样。这里的”白”、”红”等色彩词语,不仅丰富了画面的色彩,还增添了诗歌的节奏感。
第四句”晚山钟磬发,惆怅下西风”,诗人又描绘了傍晚时分的寺庙景象。那古老的钟磬声似乎从山间传来,给整个画面带来了一种神秘的气息;而那西风也似乎带着诗人的思念之情,轻轻吹拂着大地。这里的”惆怅”一词,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还体现了他内心的孤独和无助。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诗人通过对日暮时分景色的描绘,抒发了自己对家乡的深深思念之情。同时,诗中所描绘的画面也富有诗意,使人仿佛置身于那美丽的风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