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诗禅月与杼山,居士高岑王孟李。
当时居士颇称诗,僧诗落落见者几。
宁公五十高才人,挥洒乌阑几百纸。
我一读之声琅琅,破除烦恼增欢喜。
有如河汉淡微云,亦如疏月梧桐洗。
我生为诗三十年,未知此事从何起。
君今已筑无缝塔,光明坚固无倾圮。
山头有石坡陀形,山下溪流成燕尾。
山中复有能诗人,不负溪流石齿齿。
人生不读宁公诗,读诗万卷皆徒耳。
这首诗共五十六句,其内容为:读宁上人诗倒用宋吕先生韵为赠
僧诗禅月与杼山,居士高岑王孟李。
当时居士颇称诗,僧诗落落见者几。
宁公五十高才人,挥洒乌阑几百纸。
我一读之声琅琅,破除烦恼增欢喜。
有如河汉淡微云,亦如疏月梧桐洗。
我生为诗三十年,未知此事从何起。
君今已筑无缝塔,光明坚固无倾圮。
山头有石坡陀形,山下溪流成燕尾。
山中复有能诗人,不负溪流石齿齿。
人生不读宁公诗,读诗万卷皆徒耳。
诗句释义及赏析
- 僧诗禅月与杼山 - 描述僧人的诗歌主题和地点。
- 居士高岑王孟李 - 指的是文人或学者中的杰出人物。
- 当时居士颇称诗 - 当时这些文人对诗歌非常推崇。
- 僧诗落落见者几 - 僧人的诗歌虽然独特但少有人注意。
- 宁公五十高才人 - 宁公(可能是诗人宁采臣)五十岁就已经才华横溢。
- 挥洒乌阑几百纸 - 指诗人创作了大量的作品。
- 我一读之声琅琅 - 我阅读时声音响亮悦耳。
- 破除烦恼增欢喜 - 通过阅读宁公的诗词,作者的心情得到了放松和愉悦。
- 有如河汉淡微云 - 比喻宁公的诗歌如同天空中淡淡的云彩,给人以清新的感觉。
- 亦如疏月梧桐洗 - 如同稀疏的月光照亮了梧桐树,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 我生为诗三十年 - 作者一生专注于诗歌创作,已经有三十年的时间。
- 未知此事从何起 - 作者对于诗歌的创作过程感到困惑,不知如何开始。
- 君今已筑无缝塔 - 宁公现在建造了一座无懈可击的塔。
- 光明坚固无倾圮 - 这座塔非常坚固和明亮,没有倒塌的风险。
- 山头有石坡陀形 - 在山的顶部可以看到形状不规则的石头。
- 山下溪流成燕尾 - 山下的溪水流向形成了像燕子尾巴一样的弯曲形态。
- 山中复有能诗人 - 山里也有擅长写诗的人。
- 不负溪流石齿齿 - 这些诗人的作品不辜负溪流边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刻有文字。
- 人生不读宁公诗 - 作者认为如果不是因为读了宁公的诗,就不会有这样的感悟。
- 读诗万卷皆徒耳 - 即使读了成千上万本书,也只是白白浪费时间。
译文
僧人的诗歌以禅意为主题,与杼山的美景相得益彰;文人学士们称赞他的诗歌,但他的作品很少被人们注意到。五十岁的宁公才华横溢,创作了大量诗歌,而我一读其诗,声音便响亮而悦耳。就像天空中的河汉与淡云相映成趣,他的诗文也给人一种清雅宁静的感受。他的生活仿佛一首长达三十年的长诗,而我自己也一直沉浸在诗歌创作的海洋中,却始终未能找到正确的方法来开始我的诗歌创作旅程。如今,宁公已经建起了一座无人能动的无瑕之塔,它的光明和坚固令人赞叹。山的顶端有参差不齐的石头,山下的溪水流淌形成像燕子尾巴一样的曲线。山里有诗人,他们的作品不会辜负溪流边的石头,每一块石头都被诗意地雕刻。人生若非读了宁公的诗,就只是白费了时间,读了那么多书也只是徒劳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