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长虹碧汉通,鞭丝帽影借匆匆。
好风为扫尘沙去,收拾湖光到眼中。

【注释】

十二连桥:指杭州钱塘江的灵隐寺、北高峰、南高峰、飞来峰等名胜。

碧汉:银河。

鞭丝帽影:指游人。

风为扫尘沙去:风吹走浮尘。

收拾湖光到眼中:指西湖风景尽收眼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于宋理宗宝祜三年(公元1227年)冬,由杭州赴福州时所写。全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风光画面,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首句“十二连桥”四字,点明了题目,也概括了下文的内容。这十二座桥横跨钱塘江面,把浙江两岸连接在一起。其中灵隐桥、北高峰桥、南高峰桥、飞来峰桥都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诗人用“碧汉”一词形容这些桥梁,不仅写出了它们如彩虹一样的壮观景色,而且写出了它们如银河一样的辉煌光彩。“鞭丝帽影借匆匆”一句,则生动地描绘出诗人自己急于过江的情景。他骑在马上,鞭子一扬,帽子的影子也随之而去,表现出诗人赶路的急切心情。

次句“好风为扫尘沙去”,则是写过江后所见的景色。当诗人来到桥头,一阵轻风吹来,湖上的尘土被吹得无影无踪,湖水也变得格外清澈。这里的“扫尘沙去”与首句中的“碧汉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既突出了江水的澄澈明净,又烘托出诗人内心的愉悦之情。

第三句“收拾湖光到眼中”则是诗人进一步描绘眼前的美景。当诗人站在桥上远眺时,只见湖水被风吹起层层涟漪,仿佛在向人们展示其迷人的风采。而远处的山峦、近处的花木都沐浴在这明媚的阳光下,显得格外美丽动人。这里的“收拾湖光到眼中”与第二句中的“好风为扫尘沙去”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

整首诗语言优美流畅,意境深远含蓄,充分展示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文化修养。同时,它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欣赏大自然之美的机会,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所拥有的美好时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