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爱潘公子,奇情隘八荒。
疏狂嵇叔夜,放逸米元章。
蜑雨迎人白,蛮风接戍黄。
趋庭应有计,终古此边防。

【注释】

东山:山名,在今浙江上虞县南,晋代诗人谢安曾隐居于此。潘岳:指潘安,字安仁,晋朝著名文学家。“潘公子”即指潘安。潘岳的诗歌辞藻华美,音调和谐,是魏晋时期的代表作家之一。

八荒:四方极远之地。

疏狂:放达豪爽。嵇叔夜:指嵇康,字叔夜,三国魏人。他是竹林七贤中著名的诗人和音乐家。

米元章:指米芾,北宋书法家。

蜑(dǎn)雨: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一种细密如丝的雨。

蛮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风。

趋庭:进见长辈,表示对长辈的尊敬。计:计谋。

边防:边境的军事要地。

赏析:

首联起句“绝爱潘公子”。诗人对潘安的倾慕之情溢于言表,用“绝爱”二字表明他对潘安的喜爱程度超过了一般的情感,可见其深厚的感情基础。次句“奇情隘八荒”,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独特性,将潘安的才情比作八荒之大,表达了诗人对潘安才华与气度的高度赞誉。

颔联两句以嵇康、米芾两位文人为对象,分别用“疏狂”与“放逸”来描绘两人的性格特点。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以其高洁的人格和卓越的才艺而闻名;米芾则以他的书法成就著称于世。这两个词组不仅形容了他们的个人风采,也暗示了他们所处时代的文化氛围与价值观念。

颈联两句通过描绘自然景观和边疆戍守的情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战争的现实。“蜑雨迎人白”,描述了南方少数民族地区独特的细密如丝的雨,给人一种朦胧而细腻的感觉;“蛮风接戍黄”,则表现了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特有的风土人情,以及士兵们守卫边疆的艰辛和不易。这两句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国家边疆安全的深切关注和担忧。

尾联两句以“趋庭应有计”收束全诗,表达了诗人对于未来的期望和展望。“终古此边防”意味着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国家的边防任务始终都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一代又一代人不断努力和坚守。这一表达既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忠诚的责任感,也寄托了他对民族未来的深深期许。

这首诗通过对潘安、嵇康、米芾三位文人及其生活环境的描绘,展现了当时社会文化的多元与丰富,同时通过边疆戍守的场景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艰苦现实和国家安全的重要性。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既有深刻的历史内涵,也有强烈的现实关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