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旧侍从而外,有此孤臣,老泪洒灵均,先生久抱忧时策;
群疑众谤之交,独持闳议,罪言伤杜牧,后世应原捧日心。
【注释】
勋旧:指功臣旧臣。侍从:指在皇帝左右辅佐朝政的人。“外”字,指朝廷之外;“孤臣”,意即孤独的大臣。灵均:屈原自称,战国时楚国诗人,曾遭谗去国,忧愤成疾而死。杜牧:唐代著名诗人,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捧日心:唐李贺有句云:“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意思是说,男子汉为什么不佩戴吴钩(宝剑),去收复关山五十州呢?后来泛指报效国家的决心。
【赏析】
此诗是挽郭嵩焘联。郭嵩焘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文学家,曾主持过洋务运动中的船政、制造局、海军衙门等重要事务,又任驻外公使,与外国建立了广泛的联系。1876年,郭嵩焘奉旨出使英国,次年回国后即病逝。当时,他的同僚、好友林则徐也正被罢职,而王闿运则因与郭嵩焘有师生之谊,且为郭所器重。因而,林则徐一死,郭嵩焘就以主丧相邀,王闿运也慨然应命。但郭嵩焘死后,林则徐的学生、好友、同道梁启超竟公然发表文章攻击郭嵩焘,说他“无学问,无道德”(《湘绮楼文集》卷二《郭筠仙墓志铭》),并称他为“老贼”。因此,王闿运便作此挽联。
第一句:“勋旧侍从而外,有此孤臣,老泪洒灵均,先生久抱忧时策。”这里,作者首先交代了郭嵩焘的身份和职务——他是朝廷中一位老臣,又是郭嵩焘的老师、门生。郭嵩焘生前曾长期担任过湖广总督、兵部尚书等要职。郭嵩焘一生清廉自持,刚直不阿,深得朝廷信任。郭嵩焘在任期间,力主自强,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以富国强兵,因而遭到顽固派保守势力的忌恨。所以,当郭嵩焘因病离京时,朝廷内外都十分震惊。
第二句:“群疑众谤之交,独持闳议,罪言伤杜牧,后世应原捧日心。”这一句主要叙述郭嵩焘在临终前的处境。当时,由于有人散布谣言,说郭嵩焘病危之际曾向朝廷献媚讨好,于是朝廷内外对郭嵩焘的死讯十分震惊和不满。但在这一片责骂声中,郭嵩焘却仍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不肯苟且妥协。他曾说过:“我生平最恨的是‘媚’字,我平生所做的事,没有一件不是为国为民的。”(《致陈宝琛书》)郭嵩焘的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第三句:“独持闳议”,即坚持自己宏大的见解。郭嵩焘认为,只有变法维新才能救中国。他认为中国之所以贫弱,是因为封建制度落后腐朽;只有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才能使中国变得强大起来。这种看法显然与传统观念格格不入,因而遭到了许多人的反对和诽谤。第四句:“罪言伤杜牧”,即指出自己的言行伤害了像杜牧那样的正直之士。杜牧是唐代著名诗人,曾因直言进谏而被贬官。郭嵩焘也曾因直言进谏而受到贬谪。然而,郭嵩焘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初衷,仍然坚持自己的政治主张。
尾联:“后世应原捧日心。”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后世的人们应该像当年捧着太阳一样支持和崇敬郭嵩焘。郭嵩焘去世后,他的学生和门生们纷纷撰文悼念他,称赞他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