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里怨芳草,拂衣归卧云。
湖山留片石,风雨感斯文。
大阮残篇在,南陔旧句闻。
肯教三亩宅,松菊愧陶君。
【注释】
南归途次呈邱丈:这是诗人在南归途中写给邱丈的一首诗。南归,指诗人回到南方故乡。邱丈,是诗人对邱某(可能是他的亲戚或友人)的尊称。
万里怨芳草:形容离乡别井的愁苦和思恋。芳草,这里指家乡的土地;万里,极言其远。
拂衣归卧云:拂衣即抖去身上的尘土,表示辞官退隐之意。归卧,归来休息。云,这里用来形容山的飘渺。
湖山留片石:湖山,指家乡的山水。片石,指一块小小的石头,这里比喻自己。
风雨感斯文:斯文,指文化、学问。感斯文,即因风雨而怀念文化、知识。
大阮残篇在,南陔旧句闻:阮籍,字嗣宗,三国时魏晋之际的文人。大阮,指阮籍;残篇,指遗诗断篇;南陔,《诗经·小雅》中一篇;旧句,指旧日的诗句。闻,听到。
肯教三亩宅,松菊愧陶君:肯教,岂肯让;三亩宅,这里借指自己的住所(也指自己的家)。陶君,即陶渊明,东晋诗人。《归去来兮辞》中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之句,后人因此称他为“陶潜”。
【赏析】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当时作者在长安任太学博士。诗写归途见物感怀,抒发了自己对故土的眷恋之情。首联写诗人远离故乡,身居异乡,思念着那芳草萋萋的故乡,于是拂去尘衣,归卧云山;颔联由物及人,点出“芳草”即故乡,表达了自己对家乡的无限思念;颈联承首联而来,回忆了与故乡有关的旧事,表现了对家乡的深切怀念;尾联以景结情,写出自己虽然已辞官隐居,但仍然无法忘怀故里。全诗语言平易浅白,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唐代诗歌的朴实无华的特色,是一首风格朴实的五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