凄清四更月,夜夜枕边看。
镜破犹良久,眉低渐向阑。
战声侵晓急,海气挟潮寒。
候日郑夫子,磨销墨几丸?
残月
凄清四更月,夜夜枕边看。
镜破犹良久,眉低渐向阑。
战声侵晓急,海气挟潮寒。
候日郑夫子,磨销墨几丸?
注释与译文:
“凄清四更月,夜夜枕边看。”: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在深夜时分对月亮的思念之情。”四更”指的是子时,也就是夜晚的第四个时辰,这个时候月亮最圆最亮,所以诗人常常在夜里醒来,凝视着窗外明亮的月光,以此寄托自己的情感。
“镜破犹良久,眉低渐向阑。”:这两句反映了诗人因长时间凝视月亮而感到的孤独与无助。”镜破”可能意味着镜子破碎,暗示了诗人内心的脆弱和不完整。”眉低”则表达了因为长时间凝望月亮导致的情绪低落,甚至影响到了自己的眉毛,使其显得更加低垂。
“战声侵晓急,海气挟潮寒。”:这两句描述了战争的声音和海气的凛冽给诗人带来的寒冷感。”战声”可能是指远处的战争声音,”晓急”则表明这些声音是急促的,可能是战事紧张导致的。海气挟带的潮寒则强调了这种冷的感觉不仅来自气温,还有海风的影响。
“候日郑夫子,磨销墨几丸?”:这句中的“候日”可能是指等待太阳升起或完成某事的意思。“郑夫子”在这里可能指的是古代学者或文人。“磨销墨几丸”则形象地描绘了学者研磨墨汁的动作,以及为了写作而消耗的墨水数量。这反映了诗人对知识的追求和学术工作的辛勤。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月光、战争、生活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深沉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四更月”、“镜破”、“眉低”、“战声”等,通过这些意象传达出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变化和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思考。整体来看,这首诗不仅描绘了一个宁静的画面,也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历史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