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孝只凭一念愚,深闺荏弱竟捐躯。
少时礼教儿从父,辈起贞魂妇侍姑。
双节凛然宜有传,二门清绝并为儒。
从容引决原难事,多少须眉愧丈夫!
叶烈妇挽辞林生皋女也绝粒殉婿其姑亦殉节者
忠孝只凭一念愚,深闺荏弱竟捐躯。少时礼教儿从父,辈起贞魂妇侍姑。双节凛然宜有传,二门清绝并为儒。从容引决原难事,多少须眉愧丈夫!
注释:
- 叶烈妇:这是一位因忠诚和孝顺而选择自我牺牲的妇女形象,用“烈妇”来形容其坚贞不屈的精神。
- 挽辞:即挽诗,是中国古代一种悼念死者的文体,通过诗歌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怀念。
- 林生皋:这里可能是指林姓的青年男子,皋在古代通常指代地名或姓氏,此处用来指特定的男性人物。
- 也绝粒殉婿:意为这位女性为了丈夫(婿)而绝食自杀,表示她对婚姻的承诺和对丈夫的忠诚。
- 其姑亦殉节者:这里的“其姑”应该是指叶烈妇的丈夫的母亲,也就是她的婆婆。婆婆同样为了忠于丈夫而选择自尽,体现了家族成员之间的忠孝精神。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清末社会背景下的女性角色与道德观念的变迁。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女性的独立意识和个人权利往往受到忽视,但叶烈妇的行为却展示了一种超越时代的勇气和决心。她不仅为丈夫的忠贞不渝而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而且还为家族中其他女性树立了榜样,激励着她们追求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生活。
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陈宝琛对于忠孝理念的深刻理解和高度赞扬。他认为,真正的忠孝不仅仅是口头上的誓言,更应该通过实际行动来体现。叶烈妇的行为是对这种理想的最好诠释,她用自己的生命证明了忠孝可以超越生死,成为永恒的价值。
这首诗还揭示了中国传统家庭中的道德观念和性别角色。虽然古代社会强调男尊女卑,但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叶烈妇和她的婆婆依然坚守自己的信仰,表现出了一种超越性别界限的责任感和勇气。这种精神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显得尤为难能可贵,它不仅代表了个人的价值和尊严,也是整个社会进步的标志之一。
《叶烈妇挽辞林生皋女也绝粒殉婿其姑亦殉节者》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历史的见证,记录了一个时代的变迁和个人的选择。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继续传承和弘扬这些传统美德,让更多的现代女性能够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和尊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