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是花王近侍花,相从踯躅犯风沙。
故山红遍无归梦,来往丰台辄驻车。

【注释】

芍药:一种观赏花卉,花大而艳,常在春末夏初开放。

踯躅:一种草本植物,叶子有香气,花白色,可入药。

丰台:唐代的苑囿名,位于长安城西郊。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写李子申所画的芍药、杜鹃花,并抒发诗人对故居的怀念之情。

首句“李子申画芍药杜鹃便面”,点明题旨。李子申是诗人的朋友,诗人曾为他画像。芍药、杜鹃都是名花,所以用这两个字来形容。“便面”即肖像,也是指画。

颔联“曾是花王近侍花,相从踯躅犯风沙。”上句写芍药、杜鹃曾作为宫中的花王侍奉帝王;下句写诗人与它们为伴行走于风沙之中。“踯躅”指徘徊不前,形容艰难跋涉。“风沙”指风卷起的尘沙,这里比喻仕途险恶。诗人以芍药、杜鹃自比,表达了自己对仕途艰险的忧虑和感慨。

颈联“故山红遍无归梦,来往丰台辄驻车。”“故山”指家乡。“丰台”指京城郊外的一座园林。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故乡的山花已经开遍了,但诗人却再也不能梦见家乡了,因为无论他走到哪里,只要一看到那绚丽的花朵,就会想起家乡。

尾联“来往丰台辄驻车,思君不见恨如何。”“辄”指就,常常。“思君不见恨如何”的意思是:每当我来到丰台时,总会停下车子,思念你,但见到你却见不到,这种思念让我多么痛苦啊!

整首诗运用拟人手法,将芍药、杜鹃花描绘得栩栩如生,同时通过诗人与芍药、杜鹃花相伴行走于风沙之中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仕途艰险的忧虑和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