阖门节烈可胜哀,棘院芸厅首重回。
留得平原干禄帖,未随忠骨作坑灰。

【注释】

崇文节公:指唐代名相房琯,字次律,号崇文节公。手钞律赋:即手抄的有关法律的赋文。

阖门:全门,全家。节烈:忠勇坚贞。棘院:指御史台。芸厅:指御史台内的文书厅。首归:指归来。

平原干禄帖:指唐肃宗时宰相张九龄所写的《平蛮奏》中,请求玄宗任命李宓为岭南节度使的奏章。李宓曾因反对安禄山叛乱而得罪于安禄山,后被贬至岭南,其人忠良耿直,为官清廉,有政绩。忠骨作坑灰:指忠良之死被埋入土中。

【赏析】

此诗是作者在房琯死后,感其忠诚报国的精神,为其手抄的法典赋诗。房琯以直言敢谏著称, 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力主抗敌,但遭奸臣忌恨,被罢职。后来收复长安、洛阳,又被诬告谋反,流放黔中道,最后死于贬所。他的一生,始终忠于国家和人民,因此,他的事迹,一直受到人们的称颂和怀念。房琯死后,有人为他手抄律赋以示纪念,作者也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悼之情。首联先写房琯生前为人正直,忠于国家;颔联再写房琯死后,人们仍怀念他的为人,并为之手抄律赋;颈联则写房琯生前的事迹,以此与自己的处境相对照,抒发感慨。

诗的前两句,先从两个方面写房琯的为人。一方面说,他的忠勇坚贞可嘉,足以令人哀痛;另一方面说,他虽然遭受排挤、打击而离开朝廷去任,但他的名声和地位并没有因此而有所损害。“阖门”句中的“阖门”二字,说明房琯是在全家人的掩护下离开朝廷的;“节烈”二字,则说明了他在朝廷上为政清廉、刚正不阿、不畏强权的特点。这两个特点,都表现了他忠良耿直的品质。“棘院”句中的“棘”字,形容御史台的森严可畏;“芸厅”句中的“芸”字,则是对御史台内文书厅(即起草公文的厅)的描绘。这两个地方都是处理政务的地方,可见房琯在这里也有着很高的威望。正因为这样,所以他才能够做到“首归”。

第三联写房琯生前的事迹。这里所说的“平原干禄帖”,是指唐肃宗时宰相张九龄所写的《平蛮奏》中,要求玄宗任命李宓为岭南节度使的奏章。李宓曾因为反对安禄山叛乱而被安禄山杀害,后来被贬至岭南,为官清廉,很有政绩。“未随忠骨作坑灰”一句,就是用来形容李宓的。房琯与李宓一样,都是忠良之臣,他们死后都被埋在土中,但他们的事迹却永垂不朽,永远不会被埋没在历史的尘土之中!

尾联则是作者的自况和感慨。作者此时身处贬所,处境艰难,心中充满了悲愤和不平之气。他看到房琯生前手抄的律赋,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处境和他生前的为人、行事。因此,他用房琯的手抄律赋来寄托自己的感情和愿望。尾联中的“未随忠骨作坑灰”,既是对房琯的赞语,也是对自己的安慰,表达了他对房琯的怀念之情和自己坚定的信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