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常为松写真,龙性不在髯与鳞。
此卷疏疏类稿本,要师造化非画人。
后生私淑苦力薄,过眼摹儗瞠绝尘。
慈仁习闻但双树,谁识偃盖前交陈?
应天郊坛更奇绝,忍与凡木同蒸薪?
六松托画并千古,磥砢蜕尽存其神。
垂三百载世始见,不然沦寂瘴海滨。
时流弗贵子勿炫,识宝豪夺防东邻。
这首诗的作者是黄庭坚,他是一位著名的宋代诗人。这首诗是他在漳浦杨抟九孝廉携以入都时所写的一首题画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黄忠端画报国寺前后庭四松应天郊坛左右各一漳浦杨抟九孝廉携以入都属题
注释:黄忠端画了报国寺前后庭、应天郊坛左右的四棵松树,漳浦杨抟九孝廉带着这些画作进入都城,并请黄庭坚作诗题记。先生常为松写真,龙性不在髯与鳞。
注释:黄庭坚常常为松树画真身,他的画龙的本领不在于长髯和细鳞。此卷疏疏类稿本,要师造化非画人。
注释:这幅画卷疏朗有致,就像草稿本一样,它强调的是模仿自然的造化,而不是简单地描绘人物形象。后生私淑苦力薄,过眼摹儗瞠绝尘。
注释:年轻的画家们私下学习,但是努力不够,他们的画作很容易被人超越。慈仁习闻但双树,谁识偃盖前交陈?
注释:我熟悉慈仁,听说过他们有两棵树,但是谁能识别出那前交陈的树呢?这里的“前交陈”可能是指一种特定的树种。应天郊坛更奇绝,忍与凡木同蒸薪?
注释:应天的郊坛更加奇异,难道它只能和普通的木材一起烧柴吗?这句话表达了对松树高洁品性的高度赞扬。六松托画并千古,磥砢蜕尽存其神。
注释:这六棵松树通过画作流传至今,它们虽然已经枯萎,但依旧保存着它们的精神和气质。垂三百载世始见,不然沦寂瘴海滨。
注释:经过三百多年的流传,这幅画终于被世人所见,否则它只会在瘴气笼罩的海边沉沦而无人问津。时流弗贵子勿炫,识宝豪夺防东邻。
注释:当代的人不重视这幅画,请不要炫耀,否则可能会引起贪婪之徒的攻击,防止东邻的邻居抢走。这句话表达了对作品保护的重要性。
赏析:这首诗是黄庭坚对一幅松树画的题咏。他首先赞扬了画中松树的自然美,然后批评了年轻画家的努力不足,接着赞美了松树高洁的品格,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崇敬。在最后一段中,他警告人们不要过度炫耀自己的才华,以防引来不必要的麻烦。整首诗既有对艺术的赞美,也有对现实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