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汤无畔岸,入望势难收。
没树疑浮芥,襄陵不辨邱。
障川须大力,作楫藉谁优。
愿得长风借,言观破浪游。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的《龟山观涛》中的前四句。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汤汤无畔岸,入望势难收。

  • 译文:波涛汹涌,无边无际,远远望去,海浪似乎无法被阻挡。
  • 注释:汤汤,形容水势浩大;畔岸,指岸边。
  • 赏析:开篇便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入望势难收”则表达了作者站在岸边远望,但海潮的气势让人难以把握,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力量的敬畏之情。

第二句:没树疑浮芥,襄陵不辨邱。

  • 译文:树木在波涛中消失,仿佛一粒浮萍,洪水淹没了丘陵也分辨不出。
  • 注释:没树,指树木被水淹没;襄陵,泛指大的波浪或洪水。
  • 赏析:这句诗通过夸张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海浪的威力。”襄陵不辨邱”形象地展现了洪水泛滥时,原本清晰的地形变得模糊不清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印象。

第三句:障川须大力,作楫藉谁优。

  • 译文:想要控制这汹涌的江河,必须用巨大的力量,谁能制作出这样的船桨?
  • 注释:障川,即阻止河流流动;楫,古代的一种船桨。
  • 赏析: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于自然力量的无力感,同时也表现了诗人对航海技术的赞叹。”谁优”既指谁能够掌握这种技术,也暗含了诗人对于实现这一目标的渴望。

第四句:愿得长风借,言观破浪游。

  • 译文:如果能借助长风的力量,我就能畅游于波涛之中。
  • 注释:长风,比喻强大的力量或机会;言观破浪游,意为希望能够像在水中破浪前行一样自由自在地游玩。
  • 赏析:最后这句话是对前面诗句的升华,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它既是对自然力量的颂扬,也是对个人抱负和理想的抒发。整首诗以壮丽的自然景观为背景,通过对海浪、江流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以及对自由生活的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