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今又送凉州,独立桐阴听未休。
午夜征袍缝密密,一针一泪刺心头。
【注释】
桐阴:桐树的阴影。征袍:远征时穿的军装。缝密密:用针缝得密而又密。一针一泪:指一针一线都包含着泪水。心头:指心上或内心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征夫思妇相思痛苦的诗。前两句写征人送寒衣到凉州,在桐阴下听砧声而久久不忍离去。后两句写他深夜里为征人缝制寒衣,每一针每一线,都寄托着自己的思念,都渗透着血泪,都刺透了他的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深沉真挚,充分表达了古代妇女的哀怨之情。
寒衣今又送凉州,独立桐阴听未休。
午夜征袍缝密密,一针一泪刺心头。
【注释】
桐阴:桐树的阴影。征袍:远征时穿的军装。缝密密:用针缝得密而又密。一针一泪:指一针一线都包含着泪水。心头:指心上或内心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征夫思妇相思痛苦的诗。前两句写征人送寒衣到凉州,在桐阴下听砧声而久久不忍离去。后两句写他深夜里为征人缝制寒衣,每一针每一线,都寄托着自己的思念,都渗透着血泪,都刺透了他的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深沉真挚,充分表达了古代妇女的哀怨之情。
闻砧二首 古诗词名句导航 国学荟 古诗词鉴赏 《闻砧二首》是清朝诗人陈廷敬所作,共二首。此诗通过描绘砧声和红妆女子的形象,传达出了诗人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砧杵谁家捣素秋,一声声度白萍洲。 玉关萧瑟红闺冷,两地看来一样愁。 2. 诗意解析: - 砧杵之声:诗中提到“砧杵谁家捣素秋”,这里的砧杵声代表着一种传统的节令习俗
诗句解析: 1. 诵经 - 这个词语意味着诵读宗教经典。在古代中国,许多佛教徒和道士会在特定的时间(如朝暮)进行诵读经文的仪式,以祈求平安、祈福或者修行。 2. 盥手焚香散篆烟 - 这句描述的是准备诵读经文前的仪式过程。"盥手"是洗手的礼节,"焚香"指的是点燃香料以净化空气和心灵,"散篆烟"则是指将书写好的经文或咒语烧成灰烬,象征着将其内容融入空气中。这些步骤都是为了清除杂念,集中精神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瞥睹檐牙月一钩」: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突然看到月亮只有一点,就像挂在屋檐上一样。"瞥睹"表示诗人在一瞬间看到了这一景象。 2. 「银河耿耿未全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看到夜空中的银河,它虽然明亮但是并未完全消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银河"指的是天河,是中国神话中天上的河流。"耿耿"形容星光闪烁的样子。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清寥孤寂的心境,借对“冰花”的观察来表达其高洁的情怀。 首句:“独坐清寥形影孤”。 注释:形影孤——孤单。 译文:我独自一人坐在清冷空旷的地方,形影孤单。 颔联:“夕香谁复共金炉”。 注释:夕香——暮烟或落日余晖。 译文:夕阳西下的时候,谁还和我一起把香烧在金炉上呢? 颈联:“浮生悟澈真如梦”。 注释:浮生——人生。 译文:人生短暂而虚幻,如同一场大梦。
注释: 只影相亲似鹤单,心盟古井息波澜。 玉钗敲断弹银烛,替我牵愁泪不干。 赏析: 首句“只影相亲似鹤单”,描绘了一个孤独的身影,如同一只孤独的鹤,显得格外的凄凉。这里的“只影”指的是诗人独自一个人的影子,“相亲”则表达了诗人与影子之间的亲密关系。而“似鹤单”则是对这种孤独状态的形象描绘,给人一种孤高、清冷的感觉。 第二句“心盟古井息波澜”,则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注释: 半臂清辉中薄寒,幽花移影上栏杆。 中秋月下作,诗人在中秋的月光下,感受到了一丝清凉的寒意,他看到那些幽静的花影在栏杆上摇曳。 团圆共说今宵好,寂寞闲庭独自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庆祝中秋节,但诗人却感到孤独,独自在庭院中观赏着月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团圆和寂寞的不同感受。首句“半臂清辉中薄寒”,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色,诗人感受到清辉中的微寒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送三妹回吴门》。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1. 相亲复相爱,同气本同情。 - 注释:相亲是指相互了解、相互亲近。相爱是指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同气指同胞兄弟姊妹,同情则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情感。整句诗表达了兄弟姐妹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支持的情感。在古代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是非常重要的
【注释】 桐阴:桐树的阴影。征袍:远征时穿的军装。缝密密:用针缝得密而又密。一针一泪:指一针一线都包含着泪水。心头:指心上或内心深处。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征夫思妇相思痛苦的诗。前两句写征人送寒衣到凉州,在桐阴下听砧声而久久不忍离去。后两句写他深夜里为征人缝制寒衣,每一针每一线,都寄托着自己的思念,都渗透着血泪,都刺透了他的心。全诗语言朴实无华,却感情深沉真挚,充分表达了古代妇女的哀怨之情
【注释】 束装:整理行装。紫薇:指皇帝,因唐玄宗时曾居紫宸殿,故称。晋载:晋安郡王载字子安。 汁染蕉衫拖碧柳:指诗人送别之时所穿的绿衣。拖:拖着、披着。碧柳:青翠的柳枝。 瑞呈:祥瑞之物呈现。蓉镜:即芙蓉镜,古代妇女梳妆用具。朱衣:红衣服。 禹门:山名,在今河南孟州市西南。禹王治理洪水,曾登山而望,见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遂有“禹门”之名。凭:倚靠。龙跃:像龙一样飞跃。 云路:指仕途之路。翱翔
闻砧二首 古诗词名句导航 国学荟 古诗词鉴赏 《闻砧二首》是清朝诗人陈廷敬所作,共二首。此诗通过描绘砧声和红妆女子的形象,传达出了诗人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诗歌原文: 砧杵谁家捣素秋,一声声度白萍洲。 玉关萧瑟红闺冷,两地看来一样愁。 2. 诗意解析: - 砧杵之声:诗中提到“砧杵谁家捣素秋”,这里的砧杵声代表着一种传统的节令习俗
【注释】 束装:整理行装。紫薇:指皇帝,因唐玄宗时曾居紫宸殿,故称。晋载:晋安郡王载字子安。 汁染蕉衫拖碧柳:指诗人送别之时所穿的绿衣。拖:拖着、披着。碧柳:青翠的柳枝。 瑞呈:祥瑞之物呈现。蓉镜:即芙蓉镜,古代妇女梳妆用具。朱衣:红衣服。 禹门:山名,在今河南孟州市西南。禹王治理洪水,曾登山而望,见瀑布从山上直泻而下,遂有“禹门”之名。凭:倚靠。龙跃:像龙一样飞跃。 云路:指仕途之路。翱翔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的作品《送三妹回吴门》。下面是对每句诗的详细解释和赏析: 1. 相亲复相爱,同气本同情。 - 注释:相亲是指相互了解、相互亲近。相爱是指彼此之间有深厚的感情。同气指同胞兄弟姊妹,同情则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情感。整句诗表达了兄弟姐妹之间深厚而真挚的感情。 - 赏析:这句诗体现了兄弟姐妹之间的亲密无间和相互支持的情感。在古代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的亲情是非常重要的
这首诗的格式要求是先输出诗句,再输出译文,诗句和译文一一对应。下面是逐句释义: 1. 「瞥睹檐牙月一钩」: 这句诗描述了诗人在夜晚突然看到月亮只有一点,就像挂在屋檐上一样。"瞥睹"表示诗人在一瞬间看到了这一景象。 2. 「银河耿耿未全收」: 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看到夜空中的银河,它虽然明亮但是并未完全消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银河"指的是天河,是中国神话中天上的河流。"耿耿"形容星光闪烁的样子。
注释: 半臂清辉中薄寒,幽花移影上栏杆。 中秋月下作,诗人在中秋的月光下,感受到了一丝清凉的寒意,他看到那些幽静的花影在栏杆上摇曳。 团圆共说今宵好,寂寞闲庭独自看。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庆祝中秋节,但诗人却感到孤独,独自在庭院中观赏着月亮。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节夜晚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团圆和寂寞的不同感受。首句“半臂清辉中薄寒”,描绘了中秋夜晚的景色,诗人感受到清辉中的微寒
【解析】 此诗是一首咏物言志诗。诗人以清寥孤寂的心境,借对“冰花”的观察来表达其高洁的情怀。 首句:“独坐清寥形影孤”。 注释:形影孤——孤单。 译文:我独自一人坐在清冷空旷的地方,形影孤单。 颔联:“夕香谁复共金炉”。 注释:夕香——暮烟或落日余晖。 译文:夕阳西下的时候,谁还和我一起把香烧在金炉上呢? 颈联:“浮生悟澈真如梦”。 注释:浮生——人生。 译文:人生短暂而虚幻,如同一场大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