砧杵谁家捣素秋,一声声度白萍洲。
玉关萧瑟红闺冷,两地看来一样愁。
闻砧二首
古诗词名句导航 国学荟 古诗词鉴赏
《闻砧二首》是清朝诗人陈廷敬所作,共二首。此诗通过描绘砧声和红妆女子的形象,传达出了诗人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以下是对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诗歌原文:
砧杵谁家捣素秋,一声声度白萍洲。
玉关萧瑟红闺冷,两地看来一样愁。诗意解析:
- 砧杵之声:诗中提到“砧杵谁家捣素秋”,这里的砧杵声代表着一种传统的节令习俗,通常用来表达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
- 秋夜之景:“一声声度白萍洲”描绘了砧杵声穿越江面,回荡在静寂的白萍洲上的情景,增添了诗句的凄凉美感。
- 两地相思:“玉关萧瑟红闺冷,两地看来一样愁。”这里用“玉关”和“红闺”分别指代了边疆和家中,表达了无论是边疆还是家中,都同样感受到了对方的思念和忧愁。这种情感跨越空间,使得两地的人共同承受着相思之重。
- 艺术手法:
- 对比修辞:“玉关萧瑟红闺冷”与“两地来看一样愁”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使读者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哀愁。
- 意象选择:诗中的“砧杵”、“砧声”、“白萍洲”等意象,不仅描绘了具体的自然景象,也象征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加深了整首诗的意境深度。
- 情感共鸣:
- 思亲之情: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景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深思念之情。
- 时代背景:作为清代文人的作品,这首诗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和人们的情感体验,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
陈廷敬的《闻砧二首》以其深刻的情感表达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清代文人对于亲情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情感。通过对砧声、自然景色以及人物情感的细腻描绘,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对远行亲人的思念之情,同时也展示了古代文人对自然美和人文情怀的独特感悟。